1 / 11
文档名称:

弃婴诉讼.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弃婴诉讼.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2/5/5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弃婴诉讼.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弃婴诉讼
严爱华 今年4月26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第2法庭与往常一样开庭审理一起抚养案件。
法庭上,40岁出头的陶葸女士向法官提出要求确认被告朱岳峰做父亲的责任,承担起对亲生儿子的抚养义务,并赔偿其有关损失。
婚外情男女,荒唐地怀孕并荒唐地生下一个小生命。然而,更棘手的麻烦随之而来。

丢来“踢”去

“孩子是朱家的血脉,他们竟如此冷酷无情,连看都不看一眼!”一想到自己在为朱家哺育后代,陶葸就恼羞成怒。更何况,随着这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将面临一系列的棘手问题:违反计划生育规定,要罚款;非婚生子女的户口申报;将来的读书、就业等。而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收入的她,拿什么去抚养嗷嗷待哺的孩子?因为与朱岳峰产生了这段孽情后,陶葸说自己不但身心倍遭创伤,而且还丢了残疾人协管员工作,只得靠打工及父亲的资助供养正在上学的女儿。
“让朱家去抚养这孩子!”在朋友们的怂恿下,身处困境的陶葸决定走出这一步:把孩子送到朱岳峰家去。
那是孩子出生两个多月后的一天清晨,天气格外寒冷,陶葸抱着孩子来到了朱岳峰前妻家门口,见周边没人,将孩子放下就慌忙跑到楼下,静观事态发展。
没多久,朱岳峰前妻出门上班时,发现了门口的婴儿,她很吃惊,忙朝楼下看,发现陶葸还候在那里。
“夺走了丈夫,拆散了一家,还要替他们养野种!”朱岳峰前妻火冒三丈,两人隔着上下楼就吵开了,陶葸没等对方将孩子抱下来,就离开了。没办法想的朱岳峰前妻只能将小孩送到了居委会。
在居委会干部的劝说下,陶葸将孩子抱回了家。
据陶葸说,当时居委会干部说好会解决此事的。可等了好几天不见回音,她决定再将儿子送走。在孩子满三个月的那天,陶葸特意送儿子到医院作了体检。检查结果,孩子一切正常。第二天下午,她在家人的陪同下,抱着孩子来到了朱岳峰父母家。
“那天突然来了一帮人,说是来送第二个孙子的…那个自称朱家第二个媳妇的女人把怀中的孩子放在我家,他们就走了。”朱岳峰的父亲回忆道,当时他束手无策,赶紧打电话给女儿。
“父母年纪都一大把了,怎能带还在哺乳的婴儿?”朱岳峰的妹妹朱丽说,当日她就抱着这婴儿到派出所,试图将孩子放在那儿。民警很严肃地对她说,不能把孩子扔在这儿,这是一种弃婴行为。
天色已暗,朱丽不知该将婴儿送到哪儿?她只得抱着孩子在派出所坐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民警驱车将她与婴儿送到了陶葸父母所在的村委。在村干部的引路下,朱丽找到了陶葸父母家,又一次把小孩退回给陶葸父母。
无辜的婴儿如同皮球似被亲人们踢来踢去。陶葸父亲见小孩又被男方退回来,立即喊了其弟一起再次将婴儿送到了朱岳峰父母家。
说起最后一次送小孩,陶葸的父亲记忆犹新。“我是亲手将小孩放在他家的一张躺椅上,并特意对他父母说,孩子是你家的孙子,你们应该好好抚养他。出了事,我会找你们的。”
可怜的婴儿在这一次“回合”中消失了。

“宝宝”找到了

“当务之急,必须要找到这孩子!”根据调查所掌握的线索,法官们在区中心医院小儿科查到了一份记录:去年12月13日,齐贤派出所民警送来一个无名“弃婴”,医生们称他为“宝宝”。经检查,“宝宝”身体状况正常。医院按规定向民政部门备了案。一个星期后,“宝宝”被一对夫妇抱走。





“孩子终于有了着落!”法官们甚是兴奋。他们立马赶到南桥镇社保科,从民政助理处查到了这对夫妇的工作单位。
“宝宝”现在是否安康?“宝宝”的领养人是否办妥了收养证?一旦他们知道“宝宝”的身世,会不会采取影响整个案件审理的行为?一系列的问题牵着法官们的心。他们经过一番周全考虑后,决定上门把“宝宝”的身世及时告诉他们,取得解决问题的主动权。
5月31日,在“”儿童节的前夕,本案的三位法官来到了收养人张华的单位,很同情地告知了小孩的事实真相。
“这,怎么可能?这孩子是被人丢弃的,是派出所送来的弃婴啊!……”毫无思想准备的张华听到这消息,惊讶得语无伦次,一个劲儿地抽着烟。在旁的单位领导告之,张华与家人从把这孩子抱进家起,就视他为自己的亲生子,精心抚养,备加疼爱。当初不知孩子的出生日期,就以抱养的那天为孩子的生日。在抱养孩子满100天时,张华父母特意办了好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为孩子庆贺。
不一会儿,张华的妻子抱着儿子进来了。
“爸爸,爸爸!”小男孩赶紧挣脱母亲的怀抱,张开小手欢快地扑向了张华怀中。瞧着周围好多人,小男孩一点也不见生,很可爱地露出好奇的笑容。张华拿出了一包烟,小男孩乖巧地抽出一支支烟送到了叔叔们手中。
“真是个人见人爱的小精灵!”在场的人们不由地赞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