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15、古诗两首之《绝句》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5、古诗两首之《绝句》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rozn 2022/5/5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5、古诗两首之《绝句》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5、古诗两首之《绝句》教学设计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15、古诗两首之《绝句》教学设计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和“白鹭",“翠柳”和“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千秋”和“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才能,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2)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老师相机指导。 (4)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再读临其境. (1)学生答复:第1、第2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3、第4句写了什么景物? (2),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是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