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
溆浦至怀化高速公路
(1-20合同段)
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案
境事故,确保路堤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控制和保证高速公路工程质量;
(3) 通过观测,评价工程的技术状况,预测沉降量,验证设计参数和设计理论的正确性,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的允许范围内;
(4) 通过观测,检验地基工程处理效果和施工方案的正确性。
重点断面沉降及稳定观测目的如下:
用于沉降管理,根据测定数据调整填土速率;
根据监测数据,判断路基的稳定性,确定地基内可能出现的破坏面,保证路堤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确定预压卸载时间和结构物及路面施工时间;
监测运营期路基纵向、横向不均匀沉降,以了解不均匀沉降的大小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监测运营期路基、基层、面层内的动、静应力和应变,了解不同施工工艺、路堤高度、不同路面结构下路基、基层及面层的静、动应力的分布规律,为交通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稳定性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评价地基处理方法、施工工艺的工程效果;验证设计理论的正确性;制订施工控制标准,指导设计与施工。
基于以上目的,拟在溆怀路选择一批关键观测点及若干个重点断面进行路基沉降及稳定观测,其中原地面或路堤部分沉降观测点234个,路堤总沉降点234个,横向水平位移点108个,重点观测断面2个。测点分布位置见附表“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测点分布一览表”。
2 沉降与稳定观测的依据
(1)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 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3)《公路勘测规范》(TG C10-2007);
(4) 河海大学和沪宁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主编的《交通土建软土地基工程手册》 ;
(5) 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 交通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3);
(7)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8) 溆怀高速公路的地质勘测资料、施工设计图及有关技术文件;
(9) 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合同书。
3 观测内容
普通测点及重点观测断面所有观测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观测项目及观测目的
观 测 项 目
仪 标 名 称
观 测 目 的
不均匀
沉降
纵向
沉降板
沿纵向设置等间距基层沉降观测点,以了解路基基层纵向不均匀沉降的大小及发生、发展规律。
横向
剖面沉降管
了解路基基层横向不均匀沉降的大小及发生、发展规律。
沉降
地表(或原地面)
沉降
沉降板
地表(或原地面)以下土体总沉降量,控制路堤填筑施工。
地基分层沉降
分层沉降管
地面下不同深度处地基沉降量,分析各层地基压缩情况。
水平
位移
地面水平位移
(路堤施工期)
边桩
测定路堤侧向地面水平位移量并兼测地面沉降或隆起量,用以判断路基的稳定性。
地基土体水平位移
测斜仪
观测地基各层位土体侧向位移量,用于稳定监测,并了解土体各层侧向变位以及附加应力增加过程中的变位发展情况。
孔压
地基孔隙水压力
(针对软土)
孔隙水压力计
观测软土地基孔隙水压力变化,分析地基土的固结情况,评价加固效果及地基稳定性。
4 沉降与稳定观测点的布设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变形观测点应设置在需要观测的位置处,它直接反映出测点处变形情况,因此,测点的设置位置不仅要根据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情况调整或增设。
沉降和稳定等观测点最好设在同一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对于软土路基路段,按规范要求,每隔200m左右应设置一个地面沉降观测点,桥头引道路段至少设置3个观测断面;一般路堤沉降元件埋设在路中心,
高路堤(填土高于10m)、桥头引道增设路肩及坡脚测点。(见图1)
图1 原地面沉降观测点设置
(2)对于地基条件较好的路段,路堤填筑后自身压缩量受压实标准和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