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21清明节祭英烈主题征文大全
清明节祭英烈主题征文
又是一个清明节,又是一个缅怀烈士的日子。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伫立在烈士们的坟前,我用鲜花和真情祭祀着烈士们的英灵,心中久久不能安静。我在心里静默的说:“安眠吧!烧了三天三夜才熄。并没有望见介子推出来,进山一看,介子推和他母亲抱着一棵树已死去,树上有个洞,里面的衣服上写着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后来重耳把绵山改为介山,每年四月五日定为清明节。听了这个传闻,大家应当都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吧!
我们每年都去祭拜祖宗,今年也不例外。早晨,我们全家人开着车前往汉寿扫墓,到了汉寿,我们直奔太奶奶的坟墓前。路上爷爷说着太奶奶的生前故事,太爷爷死的早,太奶奶一个人辛辛苦苦养大了爷爷他们几兄妹……这时,大家的眼睛潮湿了,我这个小小男子汉眼泪也快爬了出来。
来到坟墓前,爷爷点燃蜡烛和香。我们排着队伍打算磕头,当爸爸磕头时,心里似乎始终想着以前太奶奶特别疼他的情景,嘴里还静默地说着一些祝愿的话。轮到我磕头了,我心里描绘着太奶奶慈爱的面容,我双手合十,希望太奶奶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华蜜,保佑我将来考上一个志向的高校。
扫完墓,我们往回走,这时心里的沉重没有了,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观赏着春天的景色,金灿灿的油菜花望不到头,到处都是黄;柔嫩瘦长的柳条随风飘动,像小女孩的头发在风中飘舞,我们摘下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春天真美!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个节日是对祖宗们的一种敬重与怀念,现在也成为了亲人团聚的节日,希望能世代相传。
清明节祭英烈主题征文
“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喜闻乐见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祀、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许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春游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给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持续到清明,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风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实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很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慧伶俐,这个习俗始终持续至今。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肯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许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