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9 古诗三首[4].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9 古诗三首[4].docx

上传人:nracyx 2022/5/5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9 古诗三首[4].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9 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元日》描写的是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充满欢快、积极向上的发奋精神。《清明》一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
(3)出示图片:桃符。师讲解:在古代,人们在过春节时喜欢挂桃符,可以除旧迎新,。后来也用“桃符”借指春联.(精品文档请下载)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语速、节奏。
5.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可以使古诗中的画面重现。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能让学生感悟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古代过春节的风俗.(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1.总结:这首诗写了以前的人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诗中写到了三种过节风俗: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整首诗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发奋的情感。
(精品文档请下载)
2.布置作业:
(1)过春节,除了诗中描写的这三种风俗,流传到如今还有什么风俗呢?查查资料。
(2)搜集其他描写春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元日》。
2.回忆学习《元日》的方法。
(1)借助拼音识记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3)想象画面感悟诗意。
(4)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3.师过渡:今天,我们就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的另外两首古诗《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设计意图】: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自主阅读才能需要老师精心创设阅读情境,给出阅读方法的引导。因此,帮助学生提炼学习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扶手,使学生能在帮助下自主学习,从而习得自学才能.(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自主理解
(一)学习古诗《清明》。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将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查查字典,和同学讨论.
3.交流:
(1)指名读古诗。读准生字“欲、魂、借、酒、牧”.
(2)用生字进展组词,初步理解字义。
(3)师简单介绍 杜牧。
(4)解题:清明就是指清明节。谁知道清明节的相关知识?(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是家人团聚、扫墓祭祖或踏青游春的日子。)(精品文档请下载)
(5)抓住重点词,理解诗句意思。
前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雨纷纷:
①春天的雨下起来常常是怎样的?(绵绵不绝、淅淅沥沥)
②说一说“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思。
欲断魂:
①欲:将要。
②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③路上的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他们为什么伤心难过?(很多人这一天都要去扫墓,他们想起了已逝的亲人。)(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补充:诗人本该和这些行色匆匆的旅客一样和亲人一起扫墓、踏青,但如今他一个人,内心感到孤寂难受。再加上细雨蒙蒙,内心更加难受.(精品文档请下载)
④说一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
⑤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①这句诗让你知道了什么?(诗人问牧童哪里有酒馆,牧童指着远处,只见在那开满红杏的地方,露出了酒旗。)
②同桌合作,想象说话:诗人和牧童会怎么对话?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7)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首先,抓重点词,是理解诗句意思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捕捉敏感的词句,,通过想象画面,模拟对话,很好地再现了诗中描写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了对古诗的直观理解。(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读诗题。根据注释,说说对诗题的理解。
(诗人王维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思念自己远在家乡的兄弟。这里的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
2.再读诗题。读出节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交流对诗人的理解。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4.说说对重阳节的理解及本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5.交流理解的内容,和不理解的字词。师相机教学点拨。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独: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成为他乡的客人。
②师介绍当时创作背景:17岁的王维分开家乡,一个人漂泊在洛阳和长安之间,一直没有回到家乡。
③佳节:,重阳节。
④倍:更加。
(每次到佳节的时候,总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⑤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⑥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诗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