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课稿
风华中学 李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选自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本词是苏词的代表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究,完本钱节课的学习。(精品文档请下载)
下面我详细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创设情境(5分钟)
导语:我们都知道,古代的诗词都是可以唱出来的,比方《诗经》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只不过那些乐谱都没能保存下来,我们不能大饱耳福。但现代人也挺聪明,翻唱了很多古诗词,大家听过《水调歌头》的流行版吗?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演唱。 (精品文档请下载)
听后学生可以看出这首词的中心词是“月”,带着大家回忆我们学过的关于“月”的诗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阅读一遍词文:1)消灭生字词;2)找出本词的写作时间和背景。
(请2-3个学生分别答复,老师评价并补充总结)本文的生字词较少,要注意的是“胜”的读音及意思有别于我们通常的认知。很显然,本词是写在中秋之夜,而且是在思念作者的弟弟子由,这些都是通过小序看出来的。因此引导学生今后鉴赏诗词的时候可注意小序的作用,它通常会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及缘由。(老师补充关于作者苏轼和词风的相关介绍)(精品文档请下载)
通过这两个部分,在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完成了文学常识积累的任务,同时也为进一步赏析全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完成了知识和才能这一教学目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3、精读课文,和文本对话
1)读出味道(5分钟)
☆ 本词的词意并不生涩,在理解背景的前提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种情感来朗读本词。
☆ 请两位同学示范朗读,并说说自己是以何种感情来读的;老师也朗读一遍,大家可以选择不同的情感,可以是思念,可以是旷达,可以是感伤,也可以是其他,但必须能说出合理的缘由。(精品文档请下载)
2)品出技巧(15分钟)
☆通过朗读,学生对这首词融入了自己情感,设计问题:“你喜欢哪一句或几句,喜欢的理由是什么?":回忆以前的学习,已经总结过赏析诗词应从词语、句子含义、修辞、展现画面、思想感情,、重点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和“无眠”的细读;2、赏析上阙,抓住“不知” “归去”读懂词人内心祈愿,从 “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负及遭遇,从而体会“寒”字背后的愁苦和幽愤。3、重点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化意蕴和旷达情怀。4、分析作者的心理变化历程. (精品文档请下载)
大家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做指导性的归纳总结。总结中提到移情的用法和情景交融的技巧,并由此归纳出鉴赏同类诗歌的一般技巧。(精品文档请下载)
这一部分完成了过程和方法目的,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络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通过此环节,理解词的艺术特征和诗人的感情、胸襟。(精品文档请下载)
4、诗人对话,主题升华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