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析古代诗歌中的亭.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古代诗歌中的亭.docx

上传人:zhuwo11 2022/5/6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古代诗歌中的亭.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亭亭玉立”浅析“亭”的文化内涵
摘要:亭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形式,小小一亭,玲珑古代文化的一个永恒母题,历朝历代的文人创作了大量的离别诗词来述说自己所经历过离别苦恨,为离人饮泣,也聊以慰己。就如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者,唯别而已矣”。长亭离宴,南浦分携,如今兰舟已经催发,此去是晨、是暮、是旦、是夕,是日、是月、是星、是辰,是风、是雨、是霜、是雪,谁也无法预料,或许经年便能重聚,或许此生再无相见之日。就让我为你折一支杨柳,下的泪化作漫天细雨,湿润你涸了的眼。把离去的路记住,才找得到回来的路。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菩萨蛮》说:“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其《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诗人不直接说天下伤心事是别离,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天下的伤心处是送客亭。不写离别之事而写离别之处,不写离别之人而写离别之亭,更加烘托了离别的愁绪。想必是春风也深知离别之痛,不忍世人折柳送别,所以不愿意吹拂柳条让它抽条发青。与此诗正好相反的是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诗的第一首:“暂凭樽酒送无慘,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相较之下,二诗都写的是离亭送别,都是由送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两首诗中的春风都被情感化,深知红尘离愁。不同的是李商隐这首设想的是春风见世人被离别所苦,于是吹拂着让柳枝抽条,不惜被人攀折也想以来慰藉离人。林逋《点绛唇》:“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别意绵绵,难舍难分,刻画出这幅黯然***的长亭送别的画面。后一句写作者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亭作为千古送别的文学意象,在其和“柳”“草”“雨”“烟”“月”“水”等意象的交叠使用中,构建了凄清婉娩,深沉感伤的意境,长亭送别,两情依依,举手劳劳,其所表达的离愁别恨已经作为一个永恒的符号融入中国古代文人的骨血中,述说那个遥远时空里最深重也是最真挚的哀愁与不舍。
(二)羁旅愁苦
羁旅是指长期漂流在外,不得归乡。许多文人因为“流寓、逃亡、贬谪、宦游、行役”⑺等原因而不得不羁留他乡。独自在外,踽踽凉凉,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自我人生命运的思考等情感通过羁旅途中所见所闻的人事物所表现出来。正如王粲《七哀诗》中所说的“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作为源流悠长的中国传统建筑,亭,也进入古代文人的视野中,打上了深重的羁旅之思的烙印,断肠人望尽天涯路。
魏晋诗人曹丕《于明津作诗》中说:“遥遥山上亭,皎皎云间星。远望使心怀,游子恋所生。”山亭遥遥而立,星星在皎皎的云间闪烁。看见这样的景象,游子心里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再也无法抑制,故乡才是他的归属,他的魂。杜牧在《题齐安城楼》也感叹:“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诗人一直高踞城楼,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正出神之际,忽然一声角鸣,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寒”字和“苦”也是诗人的心境写照。“不用凭栏苦回首”,看似诗人的自我劝解,因为“故乡七十五长亭”,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