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2
文档名称:

测量教案4章距离测量土木工程测量.ppt

格式:ppt   大小:3,181KB   页数:8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测量教案4章距离测量土木工程测量.ppt

上传人:相惜 2022/5/6 文件大小:3.1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测量教案4章距离测量土木工程测量.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所谓距离是指地面上两点沿铅垂线方向在大地水准面上投影后所得到的两点间的弧长。由于大地水准面不规则,所以这个距离是难以测量的。由于在半径10公里的范围之内,地球曲率对距离的影响很小,因此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那么,地面上两点在水平面上投影后
整理ppt
1) 温度误差
温度变化1℃,。
2) 钢尺倾斜和垂曲误差
地面不平坦,钢尺不水平或中间下垂而成曲线,
所量长度>实际长度。
整尺段悬空时,中间应有人托住钢尺。
3) 定线误差
使所量距离为一组折线,丈量结果偏大。
丈量30m的距离,,量距偏大1mm。
4) 拉力误差
钢尺丈量拉力应与检定拉力相同。
,尺长改变1mm。
5) 丈量误差
插测钎不准,前、后尺手配合不佳,余长读数不准
丈量中应尽量准确对点,配合协调。
整理ppt
整理ppt
§ 视距测量
望远镜十字丝分划板视距丝,厘米分划视距标尺。
根据光学原理测定两点间的距离和高差
视距测量的相对误差约为1/300,低于钢尺量距
测定高差的精度低于水准测量。
主要用于地形测量的碎部测量中。
整理ppt
整理ppt
(1) 视准轴水平时的视距计算公式
l——视距间隔。
相似三角形原理:d/f=l/p,d= lf/p=Kl,K=f/p,K=100
D=d+f+δ=Kl+C,C= f+δ(K为视距乘常数,C为视距加常数))
相对于Kl,C一般很小,可以忽略不计,D≈Kl。
例如:D=Kl=100(-)=
高差:hAB=i-v
整理ppt
(2) 视准轴倾斜时的视距计算公式
当地形的起伏比较大时,望远镜要倾斜才能看见视距尺。此时视线不再垂直于视距尺,所以不能套用视线水平时的视距公式,而需要推出新的公式。
如图,望远镜的中丝对准视距尺上的O点,望远镜的竖直角为α。我们可以想象将水准尺绕O点旋转α角,此时视线就与旋转后的视距尺垂直了,我们只要求出视距尺旋转后的视距间隔(即MN之间的读数差l’),就可以按照视线水平时的公式求出视线长度(即OQ这一段斜距)。
由于十字丝上下丝的距离很短,所以φ很小,约34’,那么φ/2只有17’,故可以把角NN’O’ 看成直角,同理,角O’MM’也可看成直角,又因为∠NO’N’=∠MO’M’=α,所以由三角函数可得
整理ppt
l’=l cosα,S=Kl’=Kl cosα
D=Scosα=Klcos2α
h’= Ssinα=Klcosαsinα==Dtanα
h+v=h’+i,h= h’+i-v=+i-v= Dtanα+i-v
整理ppt
视距测量的观测和计算
,量取仪高,精确到cm;
,使中丝读数等于仪高;
、下视距丝在标尺上读数,得视距间隔l;
,读取竖盘读数,得竖直角α;
然后计算两点间水平距离和测点高程。
整理ppt
[例4-1] HA=,i=,
上、,,
盘左竖盘读数L=82°26′00″,竖盘指标差x=1′,
求两点间的平距和高差。
整理ppt
[解] 视距间隔l=-=
竖角α =90°-82°26′00″+1′=7°35′
平距D= Klcos2α=
中丝v=(上丝+下丝)/2=
高差h= Dtanα+i-v=+
B点高程HB=+=。
整理ppt
(3) 视距测量的误差分析
1) 读数误差
S=Kl’,视距间隔l的读数误差被扩大100倍
读数误差为lmm,。
标尺读数前应先消除视差,
上、下丝读数应几乎同时进行。
视距测量的距离不能太长,
测量的距离越长,标尺1cm分划的长度在望远镜十字丝分划板上的成像长度越小,读数误差越大。
2) 标尺不竖直误差
标尺偏离铅垂线方向dα角时,对水平距离的影响
整理ppt
目估使标尺竖直的误差dα=1°,Kl=100m,α=5°,dD=,
α=30°,dD=。
结论:标尺倾斜对测定水平距离的影响随视准轴竖直角的增大而增大。在山区测量时应特别注意将标尺竖直。
3) 竖直角观测误差
对水平距离的影响较小,主要影响高差
Kl=100m,dα= 1′, α=5°,dD=。
整理ppt
4) 大气折光的影响
近地面大气折光使视线产生弯曲,
日光照射下,大气湍流会使成像晃动,
风力使标尺摇动,使视距测量产生误差。
视距测量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