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中医药学概论解表药.ppt

格式:ppt   大小:4,494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药学概论解表药.ppt

上传人:qinqinzhang 2022/5/6 文件大小:4.3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药学概论解表药.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掌握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薄荷、菊花、桑叶、柴胡、葛根的功效和应用;
教学难点:
区别理解麻黄和桂枝,菊花和桑叶,柴胡和葛根功效的异同
第一页,共四十一页。
桂枝木——即去皮的桂枝
桂枝尖——桂枝的细枝梢
第十五页,共四十一页。
性能: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用:
表实证:配麻黄
1、发汗解肌—治风寒表证
表虚证:配白芍
解肌——即解除肌表之邪。是治疗外感证初
起而有汗的方法。辛温解肌,如桂枝汤;辛凉解
肌,如柴葛解肌汤。
第十六页,共四十一页。
2、温通经脉,散寒止痛
胸痹心痛
寒凝血滞诸痛证 中寒腹痛
闭经、痛经
风寒湿痹

3、通阳化气

用法用量:煎服,3—9克。风湿痹痛可用至30—45克。
温阳化气以行水—痰饮、水肿证
温阳通脉以复脉—心悸、脉结代
第十七页,共四十一页。
麻黄与桂枝
共性:发汗解表,用于风寒表证。
个性:
麻黄—发汗力强,兼能平喘利尿;
——只用表实证;水肿兼表证。

桂枝—发汗力弱,可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表实、表虚均可用;用于寒凝血滞诸痛;阳虚水湿不化诸证、心悸等。
比较:
第十八页,共四十一页。
荆芥 Herba Schizonepetae
来源: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地:苏、浙、赣等地。
第十九页,共四十一页。
性能: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应用:
1、外感表证—风寒、风热皆可用。
风寒表证—常配伍防风、羌活、独活等
风热表证—常配伍银花、连翘、薄荷等
2、麻疹、风疹—常配伍薄荷、蝉蜕、紫草或防风、苦参、赤芍等。
3、疮疡初起有表证—配解表药及清热解毒药
4、吐衄下血—炒炭用,配伍凉血止血药。
用法:发表透疹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第二十页,共四十一页。
防风 Radix Saposhnikoviae
来源: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性能: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1、外感表证。为“风药中之润剂”。
2、风寒湿痹证。常配伍祛风湿药。
3、破伤风。常配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
此外,本品入肝经,有疏肝理脾的作用。常
配伍陈皮、白芍、白术治疗肝脾不和。本品炒
炭能止血。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一页。
用法:生用解表、止痛、止痉、祛湿;炒炭止血、止泻。
使用注意:凡燥热、阴虚血亏、热病动风者慎用或忌用。
参考:
1、本品特点:散风寒,疏风热,祛风湿;既祛外风,又息内风。
2、与荆芥比较:二者都能祛风解表
防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荆芥:透疹,止痒,止血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一页。
白芷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来源: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性能:辛,温。归肺、胃经。
功用:
1、解表散风,通窍止痛—解表散寒力缓,用治外感风寒之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之证。
2、通窍止痛:(1)阳明经头痛;(2)牙痛;
(3)风湿痹痛; (4)鼻渊。
3、燥湿止带—用治带下证。
4、消肿排脓—用治疮痈肿毒。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一页。
紫苏
【来源】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夏季采叶及带叶小枝为苏叶;秋收去枝叶老茎为苏梗。
【性能】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应用】
1、风寒表实之轻证——辛温发散之性较缓和。
2、脾胃气滞证——治脾胃气滞常配藿香、陈皮、半夏等;治胃热呕吐常配黄连;治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配陈皮、砂仁,以增强止呕安胎之效。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一页。
3、用于鱼蟹中毒所致腹痛、吐泻。可单用,或配伍生姜、橘皮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鱼蟹中毒可用至30-60克。苏叶长于解表散寒;苏梗长于行气、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