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爱心伴孩子成长》第四集(共15页).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爱心伴孩子成长》第四集(共15页).doc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22/5/6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爱心伴孩子成长》第四集(共15页).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马来西亚师资培训课程—爱心伴孩子成长
这样一抓,抓到老师的面前。我就会告诉他,你的手一拿开,杯子上面就会有五个小小的手印,那老师都不敢喝水。另外如果有杯把儿的杯子,我们端过去的时候怎么端?如果你自己拿着这个杯把,你端到老师的面前,老师的手拿哪里?老师就没有地方拿。所以我们要考虑,自己要端着这个杯子的底部,然后一只手托着杯子的底,一只手扶住杯身,把杯把儿朝着老师的方向。我们还会去问,朝哪个方向?要朝哪个方向?朝着老师很顺手拿的这个方向****惯右手就要朝着右边,或者朝着左边,然后端过去给老师喝。另外我们还会在这时候问他们,倒水要倒多少?可不可以倒得满满的?这个时候你端水就会非常的困难,因为你一步一走都会看到那个水会不会掉出来。所以倒水一般倒到三分之二,不可以倒满。这样端过去请老师喝水,请爸爸、妈妈喝水。
  我们在讲「父母呼,应勿缓」还会有一个拓展。那一天跟小朋友讲什么是聪?什么是明?「听思聪,视思明」,耳朵认真的听,听到母亲的需要;眼睛仔细的看,看到母亲的需要。所以「父母呼,应勿缓」,不一定是妈妈开口叫我了,我才应,而是我眼睛看到了就会应。那天有个孩子就写日记,他就写到,他说今天我听了老师说要「视思明」,我回家就在想,我去问妈妈有没有事情干,妈妈会心疼我,他说妈妈会心疼我,跟我说没事。所以我要自己学会去体会母亲的心,自己学会去体会有没有事情可以做。他回到家里,他说我就看到家里地面是脏的,我就把地面扫了。接着我又看到柴火没有抱进来,我就把柴火抱进来烧饭,还烧了一壶水。他说我正想喝水,去倒水,发现水瓶是空的,我就烧了一壶水。他说我把这些事情都做好,妈妈回来了,一看地面乾净了,饭也做好了,而且还烧好了一壶水,他说妈妈特别的开心。我们在跟小朋友分享「父母呼,应勿缓」,这个「父母呼」他可能不是嘴上的呼,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父母念念都想着孩子。我看了这个小朋友的日记,我非常的感动。因为我就想起他这么小就能去体会,如果问妈妈,妈妈舍不得让他干活,不会让他干,所以他自己主动去做。
  我当时也很惭愧,我就想起来,在我没有学****传统文化以前,真的没有去体会过父母的心。我记得当时我在深圳工作,我的父母都在成都。我在工作的时候,我前一段时间都打电话回家,后来就开始发短信。我把短信发回去,我的母亲、父亲就会回短信说,你如果工作太忙,就不用发短信了。我当时没有去体会过父母的这种心境,我当时在想,既然父母已经说了不用发短信,那我就不发了,我就真的不发了。但是后来我看到我的母亲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过来,告诉我,她说今天你给爸爸发了一条短信,你的爸爸一见到我就非常高兴,而且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把你以前发的短信拿出来看一遍才会睡觉。我当时就感受到原来父母不是说不担心自己的孩子,而是很怕给儿女添麻烦。如果我们做儿女的没有办法用心去体会父母的这种心境,只是在表面上听他们讲什么,其实真的自己已经不孝了。所以直到现在,我还留着我的母亲发的这些短信,才感受到,我现在拿出来看到的时候,和我两年前看这个短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我听到李律师在讲,说到有个孩子他的母亲得了癌症,得癌症的时候,儿子在日本工作,妈妈不愿意给她的孩子知道。所以她生病很严重,化疗了好几次,都没有给她的儿子知道。直到最后一次,她觉得已经不行了,快熬不过去了,她才打电话给她的儿子。后来儿子回来,很坚定的信心照顾母亲,母亲奇蹟般的癌症也好了。所以我们去体会父母的心,家里如果出了一点小事,我们在外面打电话回家,妈妈一定都会声音故意提高八度跟我们讲说「很好,家里一切都好,你放心」,除非发生极大的事情才会跟我们讲。如果等到父母已经讲出口的时候,那时候一定都已经非常严重了。所以我当时在想,我们的孩子如果从小我们就告诉他,用心去体会父母的心境,他从小有这样的态度,他就会少走人生的弯路,会少掉很多人生的遗憾。所以这个小朋友他的日记,因为这种心境很好,我们要给全班的同学分享,就拿出来「相观而善」,观摩学****他的这种用心。
  当时我读完了这个日记以后,很多小朋友回家,本来他们的变化是,父母呼,不应;父母命,不行。后来第二个层次就到了「父母呼,应勿缓」,妈妈一叫就答应;「父母命,行勿懒」,立刻就去做。再提升第三个层次,就是用心去体会父母内心的呼唤,养父母的心。到第三个层次,就达到父母不呼也要应,父母没有命也要行。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