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八章建筑垃圾运输及处理举措
第一节建筑垃圾的管理和制度
一管理举措
1、加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防止采用混淆收集,减小垃圾资源化、
无害化办理的难度;
2、提高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建筑垃圾分派现场的施工人员分拣,提高可
以车采用封闭式保证建筑垃圾车不超载,以防备运输车遗散扬
尘。
4、防备建筑垃圾乱倒乱卸管理举措:
将建筑垃圾卸到市政部门指定的消纳地址,保证做到不乱倒乱卸。
5、其余管理举措
(1)对易燃、易爆、油品和化学品的采买、运输、储藏、发放和使用后对
荒弃物的办理拟订专项举措,并设置专人管理。
(2)对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优秀状态,
防止噪音、泄露和废油、荒弃物造成的污染,根绝重要安全隐患的存在。
(3)生活垃圾与施工垃圾分开,并实时组织清运。生活垃圾由专人清运到
场外指定地方。
第三节建筑垃圾运输
1、预先将垃圾进行分类,建筑工地垃圾:分为节余混凝土(工程中没有使
用掉的混凝土)、建筑碎料(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矿物材料)以
及木材、纸、金属和其他废料等种类。将废料统一进行堆放,配备专业清运工
人进行清运办理。且分类堆放应切合下列要求:
(1)建筑垃圾可采取露天或室内堆放方式,露天堆放的建筑垃圾应实时苫
盖,防止雨淋和减少扬尘。
(2)建筑垃圾堆放区应起码保证3天以上的建筑垃圾临时贮存能力。如无
专用提升设备,建筑垃圾堆放高度不宜超过3m。
(3)建筑垃圾堆放区地坪标高应高于周围场所不小于15cm,堆放区四周应
设置排水渠,知足场所雨水导排要求。
(4)放区应设置显然的分类堆放标志。
2、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必须经当地建筑垃圾管理部门批准,并应知足如下要
求:
(1)运输车辆、船舶应有合法的行驶证,并经过年审;
(2)运输单位应拥有当地主管部门颁发的准运证或运营证;
(3)拥有建筑垃圾经营性运输服务资质。
3、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按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行驶,并到批准的地址办理处
置建筑垃圾。详细要求如下:
(1)建筑垃圾运输车运行时间安排应避开交通顶峰时段,以减少对交通的
影响;
(2)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运输路线,应由当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门会同交通
管理部门规定;
(3)运输单位将建筑垃圾倾倒在批准的办理地址后,应取得受纳场所管理
单位签发的回执,交送当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门查验。
4、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型式和载重量选择应按照如下原则:
(1)工程渣土运输宜采用载重量大于8t的密封式货车;
(2)装饰及拆迁垃圾运输宜采用载重量5~15t的密封式货车;
(3)工程泥浆运输宜采用载重量大于8t的密封罐车。
5、建筑垃圾运输车厢盖应采用机械密闭装置,开启、封闭时动作应平稳灵
活、无卡滞、冲击现象。
(1)厢盖与厢盖、厢盖与车厢侧栏板空隙不应大于30mm;
(2)厢盖与车厢前、后拦板空隙不应大于50mm;
(3)卸料门与车厢栏板、底板联合处空隙不应大于10mm。
6、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容貌整洁、外观完整、标志齐备。
(1)车辆车窗、挡风玻璃、反光镜、车灯应光亮,无浮尘、无污迹;
(2)车辆车牌号应清晰、无显然污渍,距车牌15m处应能清晰分辨车牌上
的字迹;
(3)车厢厢体、厢盖外表面应圆滑平整无显然的凹陷和变形。车厢外部锈
㎡,㎡;
(4)车辆底盘无大块泥沙等附着物,轻轻敲打时,应无块状泥沙等污渍脱
落。
(5)建筑垃圾装载高度应低于车厢栏板高度,装载量不得超过车辆额定载
重量。
(6)车辆装载完成后,厢盖应封闭到位,并检查车厢卸料门锁紧装置,保
证锁紧有效、可靠。
(7)车厢液压举升机构及厢盖液压、启闭机构的液压零件各联合面无显然
渗漏.
(8)运输单位应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和检测,保证车况完好。
7、清运中注意的问题:
(1)清理施工垃圾时使用容器吊运,严禁任意腾空抛撤造成扬尘。施工垃
圾实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2)易飞扬的废料尽量保持润湿,如露天寄存时采用严实苫盖。运输和卸
运时防备遗洒飞扬。
(3)在清运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第四节施工现场的收尾工作
工程结束后应实时进行清理,平整地面尽量恢还原有地貌,以达到与周边
自然环境相协调,减少或除去对周边景观的视觉污染。
(1)清运场所设备。施工结束应实时撤退施工机械,对拆掉的固体废物应
集中收集办理;
(2)清理场所表层。施工场所的荒弃物,特别是垃圾、荒弃土等,不得就
地倾倒或堆放,应实时清运弃于当地允许的地址。
(3)将建筑垃圾清运后,对施工现场应进行一次清理,尽量恢还原有地貌。
(4)施工现场清理达成后,应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