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沁园春长沙 1品味词的意象,领会词的意境。 2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体会伟人意境高远气势磅礴的诗歌风格。 3 朗诵诗歌,把握基调《沁园春》词牌特点分为上下两阙,属双调上阙 13句56字,押四平韵(头、流、由、浮) 下阙 12句58字,押五平韵(游、稠、遒、侯、舟) 属长调这首词作于 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岳麓山,这时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 1、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各是怎么描写的? 2、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角度相应的有什么变化? 3、那些字用的十分传神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静态景物动态景物远眺红仰视近观碧俯瞰写景:富有变化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前峰月照一江水, 僧在翠微开(闲?)竹房。--唐任藩注重炼字“染”字描写出了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争”字描写出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写出了雄鹰矫健有力搏击长空的雄姿.“翔”表现了鱼儿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从时代背景出发,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以记叙与描写为主,用自己的话描述出上阕的意境来。 提示:什么时间、地点、作者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从状态: 静态:火红的枫林动态:争流的百舸或广博, 或宏伟, 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以壮景抒豪情下阕写人,给我们塑造了一群怎样的革命青年形象? 讨论下阕: 携来百侣同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追忆感怀忆当年革命盛景感往昔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