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1,611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久阅文学 2022/5/7 文件大小:1.5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选择合适的指示离子在通电情况下达到,Cd2+就符合这个要求。Cd2+的淌度(U)较小,有
UCd2+<UH+
通电时,H+上行Cl-下移,Cd在Cd电极上氧化并经入溶液中生成C用和,求出迁移数,取几组数据的平均值。
表5 恒压下数据处理结果
数据点范围
电荷量Q(C)
体积(mL)
q+(C)
t+
t+均值
1~4





2~5




1~5




。[2](注:,此处取为近似参考值)
相对误差
γ=实验值-文献值文献值*100%=-*100%=%
b. 恒流数据处理思路:
表6 电流恒定时的数据
序号
1
2
3
4
5
6
刻度/mL
0





时间
0
6min41s
13min18s
19min57s
26min32s
33min9s
电流值/mA






(2)电流恒定:分别为电流恒定条件下的电流-
时间曲线和积分曲线。
图3 恒流时电流波动
图4 恒流下电量-t积分曲线
从积分曲线图中可以读出第1、2、4、5整刻度点处( mL刻度为第一刻度)的电量值, mC、 mC、 mC、 mV,列出表4
表7恒流下定区域电荷量
刻度区段
体积/mL
时间/s
电荷量/mC
1~4

1149

2~5

1163

1~5

1535

表8 恒压下数据处理结果
数据点范围
电荷量Q(C)
体积(mL)
q+(C)
t+
t+均值
1~4





2~5




1~5




相对误差
γ=实验值-文献值文献值*100%=-*100%=%
讨论分析
查阅文献得,25℃时,H+ mol/L时,,实验数据
,%%,两次结果均偏小,但误差不是很大。
实验中观察到管内出现界面,界面上部分溶液为红色,下部呈无色。并且界面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而逐渐上移随着电解反应的进行,界面不断上移,且在Ag电极表面,不断有气泡产生,进入到大气中。
关闭电源后,发现原有的清晰界面逐渐表模糊,但是再次打开电源后,几分钟内,界面重新出现且变清晰,并继续上移。
这是因为关闭电源后,外电场不再给体系施加作用,导致H+逐渐扩散至界面以下,使界面模糊。当又打开电源后,外加电场重新作用,使H+向上移动,从而重新产生清晰界面。
实验中,将Ag电极置于上端而Cd电极置于下端,这是因为在反应的过程中会在Ag电极上不断产生氢气,若将Ag电极置于下端,产生的气泡将从整个装置中流过,将引起氢离子的浓度波动,破坏实验整体的稳定性。
误差分析
两种方法的测量均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是否到达整数刻度的判断。由于刻度线存在一定的宽度,读数时需保证每次液面均提升到同一位置后再记录,否则可能由于确定是否达到整数刻度的标准不同,造成记录上的误差。
还有就是仪器内部的润洗、电极的打磨等,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
对于恒压测量,主要误差可能出现在电流示数的读取。在开始计时初期,由于电流下降较快,万用表的示数变化比较快,可能在记录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先后观测到两个值,从而在取舍时发生一定的错误。
对于恒流测量,虽然电流出现过一定的波动,,影响不大,不过由于数据点的数量很少,所以可能由于数据过少而使最后的结果并不可靠。
4 结论
25 ℃条件下,在氢离子为1mol/L的情况下,,。
5参考文献
[1] 贺德华,麻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