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存在的问题
张丹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发展中,空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不仅影响到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成为了影响地区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为了更好的地优化空气环境、解决空气问题,做好空气质量监测评价成为了一项重气污染情况愈发严重的今天,对于空气的监测工作也具有了新的要求。在新的监测工作背景下,做好环境监测要结合空气情况针对性制定评价方法,通过方案的优化保障空气监测的准确性,为我国空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优化做出重要的保障。
1 监测评价存在问题
第一,监测因子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较完善的常规污染物监测体系,能够对空气质量状态进行较好的表征。但对于这部分监测项目来说,主要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TSP以及可吸入颗粒物,并不能够对大气复合污染状况进行体现,缺少臭氧以及细离子等区域特征污染物因子。第二,评价方法问题。目前,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逐渐向着复合型的方向发展,在新的污染背景下,需要积极调整对应的空气质量评价方式。同时,在现有的评价方法中,并没有对细离子相关污染问题进行考虑,无法对霾天气等污染情况进行准确反映,因此出现公众感受同实际评价结果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第三,监测网络问题。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但在之前工作中,主要的监测目标是城市空气质量,城市建成区是主要的监测范围,对于农村区域的监测覆盖范围还存在不足[1]。
2 监测评价优化措施
拓宽监测范围
现今空气环境质量工作的目标即是对区域当中整体的空气质量进行改善,以此实现空气质量水平提升。因此,首先需要做好监测网络范围的拓宽,不仅能够涵盖城市建成区,对于农村地区以及城市的近郊地区也需要充分涵盖,保证能够充分体现区域整体空气质量。在此基础上,在建立区域监测网络时,要对城市区域当中已经存在的监测点位进行利用,在农村以及近郊区域做好监控点位的增设。对于已经存在的城市监测点位,要将其直接纳入到区域监测网络当中,同时根据监测规范要求及时进行调整,更好地开展质量评价。同时,需要在相关区域的输送通道上做好监控点设置,以此评价空气质量以及输送情况。在此过程当中,做好监控点的选择十分关键,在重点区域中,要做好监控点位数量控制,避免出现过少或者过多的情况。点位距离方面,也需要结合实际满足距离要求,做好区域输送通道的兼顾。在点位选取中,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当地地形地貌、人口分布、气象因素以及污染源分布等因素[2]。
增加监测因子
高浓度细离子是导致雾霾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细离子作为固相载体,也能够对空气当中存在的很多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因此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在近地面位置,臭氧是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在光合反应后形成的产物,其所具有的氧化能力将直接伤害到植被与人体[3]。同时,其具有广泛的反应前体物来源,也成为了重要的区域性污染物。在实际监测工作开展中,要想更好体现区域污染特征,在监测指标方面,则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增加,至少要包括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几项因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需要进一步做好空氣能见度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对于臭氧、一氧化碳以及细离子来说,可以按照逐步、分段的方式进行。
拓宽监测手段
对于区域监测这项工作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