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标准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elevators electric equipment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inst轿顶检修用 220V 电源插座(2P+PE 型)应装设明显标志。
井道照明应符合以下规定:
电源宜由机房照明回路获得,且应在机房内设置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开关进行
控制;
照明灯具应固定在不影响电梯运的井道壁上,其间距不应大于 7m; 在井道的最高最低点 以内各装设一盏照明灯.
电气设备接地应符合以下规定:
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可靠接地或接零;
电气设备保护限线连接应符合供电系统接地型式的设计要求;
在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的接零保护(即 TN)系统中,严禁电梯电气设备单独接
地。
电梯轿厢可利用随行电缆的钢芯或线作保护扩线,当采用电缆芯线作保护线时不
得少运于 2 根。
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电梯,具“逻辑地〞,,可按下
列方式之一进行处理:
接到供电系统的保护线(PE 线)上。当供电系统的保护线与性线为合用时系统时(TN-C 系统),应在电梯电源进入机房后将保护线与中性线分开(TN-C-S 系统,图案 ),该别离点(A 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 Ω; 图 TN — C — S 系统
1 —电源接地极 2 —外露可导电局部
悬空“逻辑地〞;
与单独的接地装置连接。该装置的对地电阻值不得大于 4W.
3 配 线
电梯电气装置的配线,应使用额定电压不低于 500V 的铜芯绝缘导线。
机房和井道内的配线应使用电线管或电线槽保护,严禁使用可燃性材料制成的电线
管或电线槽。铁制电线槽沿机房地面敷设时,其壁厚不得小于 。
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分支线路可使用软管保护,但长度不应超过 2m 。
轿顶配线应走向合理,防护可靠。
电线管、电线槽、电缆架等与可移动的轿厢、钢绳等的距离:机房内不应小于 50mm; 井道内不应小于 20mm 。
电线管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电线管应用卡子固定,固定点间距均匀,且不应大于 3m; 与电线槽连接处应用锁紧螺母锁紧,管口应装设护口;
安装后应横平竖直,其水平和垂直偏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机房内不应大于 2%。
(2) 井道内不应大于 5%,全长不应大于 50mm; 暗敷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15mm; 电线槽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安装牢固、每根电线槽固定点不应少于 2 点。并列安装时,应使槽盖便于开启;
安装后应横平竖直,接口严密,槽盖齐全、平整、无翘角;其水平和垂直偏差应符
合以下要求:
(1) 机房内不应大于 2%, (2) 井道内不应大于 5%,全长不应大于 50mm; 出线口应无毛刺,位置正确。
金属软管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无机械损伤和松散,与箱、盒、设备连接处应使用专用接头;
安装应平直,固定点均匀,间距不应大于 lm,端头固定应牢固。
电线管、电线槽均应可靠接地或接零,但电线槽不得作保护线使用。
接线箱、盒的安装应平正、牢固、不变形,其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规定
时,中线箱应安装在电梯正常提升高度的 1/2 加高 处的井道壁上。
导线(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动力线和控制线应隔离敷设。有抗干扰要求的线路应符合产品要求;
配线应绑扎整齐,并有清晰的接线编号。保护线端子和电压为 220V 及以上的
端子应有明显的标记;
接地保护线宜采用黄绿相间的绝缘导线;
电线槽弯曲局部的导线、电缆受力处,应加绝缘衬垫,垂直局部应可靠固定;
敷设于电线管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电线管内截面积的 40%,敷设于电线
槽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电线槽内截面积的 60%; 线槽配线时,应减少中间接头。中间接头宜采用冷压端子,端子的规格应与导线
匹配,压接可靠,绝缘处理良好;
配线应留有备用线,其长度应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