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中国形象:文化想象与利用-_西方中国形象.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形象:文化想象与利用-_西方中国形象.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7/3/16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形象:文化想象与利用-_西方中国形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形象:文化想象与利用*_ 西方中国形象论文导读: :西方各个时期的中国形象大致来看, 在两极之间摇摆西方的中国形象与其说是中国认识自己的镜子, 不如说是西方各国观照自己的参照。即使是今天的中国形象也依然受千年历史经验的影响,这种潜在文化心理结构更稳固更具包容性与塑造性,任何外部知识都要经过它的过滤才能变成可理解的形象。我们应该警惕其中潜在的权力结构, 进而警惕文化背后的精神殖民陷阱, 以期对中国形象的提升有所借鉴。论文关键词:文化想象,西方中国形象一中国形象的历史演变及内在机制[1] 西方的中国形象出现于 1250 年前后。《柏朗嘉宾蒙古行记》与《鲁布鲁克东行记》中有关“契丹”的介绍, 将最初的中国形象带入中世纪晚期的西方文化视野。早期资本主义背景下, 正值元朝强大时期, 而西方正值中世纪物质贫乏、生产落后的时期。在这些“外人”看来, 大汗统治下的王国不啻是人间天堂, 是西方人眼中流着奶和蜜的迦南地, 这一形象在西方各个阶层的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地理大发现时期( 1450--1650 ), 17-18 世纪间, 西方社会文化生活中流行一种中国崇拜的思潮, 中国的特产如丝滑闪亮的丝绸、精致光洁的瓷器、提神醒脑的茶叶、曲径通幽的特色园林、富丽堂皇的装饰, 哲学家王般的中国帝王和道德圣人孔夫子的哲学等都与西方的现实形成对比, 使他们对这个富庶的东方帝国神往已久。此时的中国历史悠久、文明深厚, “文化中国”的形象深入人心。西方这种美化中国的趋势持续到 175 0 年左右, 此后的中国形象被丑化。一方面中国的现实会引起观念的变化, 另一方面, 西方的扩张引起中西力量对比的变化西方中国形象, 也是引起中国形象转变的重要原因。启蒙运动时期, 孔夫子是中国形象的一面旗帜, 他的道德哲学在中国创立了一种开明仁慈的君主政体、一个知书达理的民族。对西方人来说,他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一个孔教乌托邦。启蒙运动后, 腐朽帝国是西方进步秩序的他者——停滞; 自由秩序的他者——专制; 理性秩序的他者——感性。西方进步、民主与理性的宏大叙事既是西方现代性自我想象的基础,也是其殖民扩张的有效的意识形态手段。这种情况下, 中国人成了丑陋、低俗、无知的代名词, 在他们的集体想象中, 中国人面目可憎: 男人留辫子、个子矮小、贼眉鼠眼、行动迟缓机械; 生活****惯肮脏可怕: 不洗澡、吃老鼠等不洁的小动物; 性格怪异不可信: 爱撒谎、笑里***等。在这种建构中, 中国人是整个世界秩序中的“第二人类”, 异类化、漫画化是西方人表现殖民扩张的“合理性”的策略。可以说, 启蒙运动完成了西方的文化大发现, 在观念中建构了世界秩序。自 19 世纪中期前后,鸦片战争的大炮打开了国门,原先想象中的不堪中国形象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印证,因而对中国人的态度日趋蔑视与鄙夷。 20 世纪的中国形象在两极之间摇摆, “世外桃源”或“人间地狱”是西方想象中的中国的两种原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二十世纪初, 传教士、军人、政客对中国的描述集中体现在义和团运动的文本中, 当时的中国在他们笔下贫穷、肮脏、混乱、统治残暴, 不啻为人间地狱。同样也有《中国佬的来信》那样的文本把中国叙述为宁静安逸的乐园。这两极只限于精英阶层范围内, 没有大众想象的基础。此后的一个世纪中, 两种形象交替出现。三四十年代反法西斯战争中, 通俗小说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