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中国新企业年金替代率测算及其敏感性分析-_期限结构.doc

格式:doc   大小:125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新企业年金替代率测算及其敏感性分析-_期限结构.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7/3/16 文件大小:1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新企业年金替代率测算及其敏感性分析-_期限结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新企业年金替代率测算及其敏感性分析*_ 期限结构论文导读:: 企业年金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替代率水平是养老保险平衡的基本变量之一。其利率期限结构对其长期收益率起着重要作用。论文关键词:企业年金,替代率,期限结构,敏感性分析一、引言到 2010 年,中国总人口将达 亿。其中劳动年龄人口 亿, 60 岁以上老龄人口 亿。到 2050 年, 中国总人口将达 亿。其中劳动年龄人口 亿, 60 岁以上老龄人口 亿[①]。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 我国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提出了建立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工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三位一体的养老保险体系设想。企业年金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对个人而言, 企业年金丰富了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渠道、拓宽了退休收入的来源、带来了延迟纳税的好处; 对企业而言, 企业年金丰富了用以吸引和留住员工的福利计划, 同时也享有延迟纳税的好处; 对国家而言, 通过颁发税收优惠政策, 促进企业年金计划的发展, 鼓励以企业和员工为主体解决养老问题期限结构, 可以依靠社会的力量解决社会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速以及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的不断下降, 客观上要求企业年金发挥越来越大的补充作用(卢仿先、张洁瑜, 2009 )。养老金制度已成为世界多数国家保障公民老年生活的重要公共政策选择。由于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 养老金制度的天生弱点是以社会理性代替经济理性,当其理论前提—阿伦条件(Aaron condition) 不成立时(Aaron,1966) , 即出现了人口增长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就会入不敷出,财政不堪重负,从而宣告现收现付制失效。即使在简单的经济中, 引人现收现付制不仅有可能大幅度降低资本存量(Kotlikoff,1979) , 还有可能严重扭曲劳动力供给(Diamond,MirrlesS,1978) 。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世界性养老金制度改革正是因为大部分国家人口进入老龄化,以及经济增长减速而引发的,延长退休年龄、提高工薪税、降低养老金待遇标准等政策措施的作用都极其有限。在此背景下, 以基金积累制(funded fully) 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年金制度自然地成为了自20世纪70 年代以来世界性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重要标志。 Feldstei (1996) 认为如果将美国现收现付制改变为以积累为基础的个人账户制的话, 将提高 25% 的总资本存量, 并可以带来 % 的 GDP 增长。企业年金制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 其在明确职工年金缴费的产权、提供工作和投资激励的同时, 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企业年金替代率是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退休后每年领取的企业年金额与本人退休前一年工资的比例, 用以表示已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收入替代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的高低。企业年金替代率水平是养老保险平衡的基本变量之一,它一方面反映参保职工退休前的缴费负担, 另一方面也反映参保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研究企业年金替代率水平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退休养老金收入相对于退休前工资收入的合适比例,以确保退休职工与在职者收入的均衡。替代率太高,会造成参保职工在职期间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