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docx

上传人:suijiazhuang2 2022/5/7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
一、经常性预防措施
1创造良好的卫生条件:消蠹、通风
2. 培养幼儿疹,患者咀嚼时疼痈,、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并发症。
防疫措施
:E个人卫生习惯,加强晨检,注意儿童身体、手、足、皮肤变化,做好幼儿日常卫生管理与玩具、用品、便器等消毋,保持全内仝■流通,:及时离园,隔离治疗病人,做好玩具、用品、粪便等消毒,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控制集体活动,减少传播机会。
返园条件
脱痂小皮疹、疱疹出现,或自确诊日起10天。
(五)麻疹
病原体
麻疹病应
潜伏期
潜伏期约10天(6~18天)
传染源
病人是虹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c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官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毋,具有传染性。
班级隔离期
医学观察18天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流行特点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有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临区表现
:从发病至出疹前3~5天。发热、咳嗽、口腔粘膜斑。
2..出风:发病3-4日耳后、发际渐及耳前、面颊、前额、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足心出疹,2~5日布及全身。全身中蠹症状加重,肝脾、全身淋巴结肿大。嗜睡或烦躁不安。查体:肺部常闻干、湿性罗音。:3〜5d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褐色色素斑,1~2周消失、留有碎屑样脱皮。
防疫措施
1. 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天。接触者检疫3周,曾接受被动免疫者检疫4周。
2. 切断传播途径:室内通风、环境消毒,管理幼儿不到人群集中的场所、疫区。
3. 增强人群免疫力
⑴预防接种
⑵被动免疫:年幼、体弱儿接触麻疹后,可米用被动免疫。
常用的制剂是丙种球蛋白。
返园条件
出疹后5天
(六)肺结核
病原体
结核杆菌
潜伏期
4-8周或更久
传染源
痰涂片或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班级隔离期
医学观察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
流行特点
,而且开放性患者大多与正常人生活
在一起,极易传染,造成结核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并且难以控制。
2. 结核病受感染的时间很难估计,使得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长短不一,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结核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增加了在人群中隐秘传播的机会,也使发现病人的工作变得较难实行。
3. 结核病中以肺结核居多,约占80%,且危害较大。
4. 化学疗法和防治技术的实施与发展,治疗传染源已成为结核病的主要防治对策,通过治疗传染源可得到控制以至消灭。
5. 结核病的流行可以归纳为发展阶段、过渡阶段和下降阶段。
A在发展阶段,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急剧增高,死亡多为妇女。
B在过渡阶段,人群大部分己受感染,感染率及患病率维持高水平,但死亡率则缓慢下降,男性患者较多。
C在下降阶段,人群中末感染者乂增多,感染率及患病率下降,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且老年男性病人增多。
1.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38C的低热持续数周,夜间盗汗。乏力、纳差、消瘦等。
咳嗽、咳痰:肺结核患者以干咳为主,咳嗽三周或以上,伴痰血,要高度怀疑肺结核可能。一般多为白色黏痰,合并感染、支气管扩X常咳黄脓痰;干酪样液化坏死时也有黄色脓痰,甚至可见坏死物排出。
2. 咯血、胸痈:当结核坏死灶累及肺毛细血管壁时,可出现痰中带血。靠近胸膜的病灶与胸膜粘连常可引起钝痈或刺痈。
4. 呼吸困难:伴有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时有呼吸困难。
5. 结核性变态反应:全身性过敏反应,类似丁风湿热。
防疫措施
1. 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
2. 创建良好的卫生环境
3. 高度重视落实健康体检、晨检及因病缺勤随访制度。
4. 隔离传染源。
5. 预防接种
返园条件
经规X治疗空洞闭合,痰涂片、痰培养(一),传染病医院确定无传染性。
(七)乙型肝炎
病原体
乙肝病毋
潜伏期
6周至6个月,乙肝病毒携带者潜伏期长者可达数十年。
传染源
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
班级隔离期
医学观察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体液传播、母婴传播
流行特征
目前,全世界约有4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沛(HBV)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