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4
1
路 基 施 工 专 项 交 底
交 底:
复 核: FG桩施工程序
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性试验(不少于4根),以复核地质资料以及设备、工艺、施打顺序是否适宜,确定混合料配合比、坍落度、搅拌时间、拔管速度等各项工艺参数,满足质量要求后报监理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成桩工艺:桩位测量放样→桩机就位→振动沉管→成孔检验→灌注拌合料→振动拔管→成桩检验。拌合料工艺:材质检查→配合比确定→计量投料→拌合料搅拌→试块及坍落度检验。
长螺旋CFG桩施工程序
成桩工艺:桩位测量放样→钻机就位→钻至设计标高→停钻→成孔检验→泵压拌合料→提拔钻管→成桩检验。拌合料工艺:材质检查→配合比确定→计量投料→拌合料搅拌→试块及坍落度检验。
③搅拌桩施工
14
6
场地整平,技术人员对桩位进行测量放线,桩机就位,试桩合格后,再大面积施工。具体详见搅拌桩交底。
(3)、水平分层填筑:
①分层填筑时应按路基横断面全宽度纵向分层填土,每层土采用一种填料,不得用两种以上材料混填。上下层填料应满足D15<4d85要求,如不满足在两层间增设中粗砂层或砾石、砾石层。填筑时按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的顺序填土,必须保证路肩处压实度与中部一致,确保路基整体质量。路基基床表层应分层填筑,下层为35cm,上层为25cm。
②每层厚度30~40cm,使用机械整平,碾压遍数应由试验得出。
③开工前主管技术人员应把填土高度及分层厚度算出分层层数、碾压机械走行速度、压实遍数,向领工员及司机交底。
④地形起伏高低不平,应先从低处分层填筑以达到全断面平整,~,完工时再刷坡平整,达到全断面密度一致。
⑤填土的含水量,控制在不超过最佳含水量-3%~+2%的范围内,这样既可以保证机械碾压容易达到设计密度,当含水量较大时要采取排水措施,摊铺到路基上要晾晒干,才能碾压,含水量过低时要洒水,并尽可能搅拌后碾压。
⑥填筑高度应按设计资料和规范要求预留沉降量。
⑦基床严禁倾填,基床填料不得含有粒径大于15㎝的石块。表面整平需补平时如补填厚度小于10㎝,应将原压实层翻挖至少10㎝再补填压实。有路拱的路基面与无路拱的路基面间的顺接坡,应在无路拱地段按设计要求长度铲成坡面。
⑧施工阶段位移沉降控制:沉降板和观测桩的埋设见专项交底。在
14
7
施工中每日进行测量记录,当每天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或地面沉降超过10mm,应停止填筑。
⑨低填路堤控制:,其地基压实质量除块石类混合料外应采用双指标控制(见路基基床表层、底层压实标准表)。
⑩雨季施工填筑
雨季土方施工地段,先完成涵洞、做好防水、防洪、排水工作。
严禁在中雨或连绵雨天填筑非渗水土的路堤各部填层。
雨季施工的每一压实层面作为2~3%,横加向坡排水。路基边坡应随时保持平整,不留凹坑,收工前必需将铺填的松土压实完毕。
(4)、摊铺平整
①填土区段完成一层填筑后,采用推土机或平地机摊铺平整,做到填层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以保证压路机碾压轮表面能基本均匀接触地面进行压实,达到碾压效果。
②推土机摊铺平整时,应对路肩进行初步压实,保证压路机进行压实时,压到路肩不致滑坡。
(5)、碾压夯实
①进行碾压前对填筑层的分层厚度和平整程度应进行检查,确定层厚和平整程度符合要求方能进行碾压。
②对不同填料,应先进行压实试验,以确定分层厚度及最合理压实遍数,压实试验区域宽度至少应为压路机宽度的3倍,压路机走行两行如s形,,三行压实的土壤都应被压同样的遍数,并在中间一行进行密实度实验。
③压路机司机应根据密实标准,填土层厚,按试验提供的控制压实遍
14
8
数进行压实。
④压路机碾压顺序:曲线段由曲线内侧进行压实,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进行碾压,先静压后振动,先慢后快。为确保路肩压实度,可在平整时用推土机进行预压(2~3遍),在压路机压实时采用45°倾角进行进退碾压,前轮悬空不大于1/4轮宽,但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指挥,以确保安全。
(6)、检验签证
①地基检查应详细记录并签证,其资料应作为工程评价的主要依据。
②施工中检查核对填料的试验和实际使用情况,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应预纠正。
③在整个填筑过程中(包括换填),应对压实土层的密度(细粒土、砂粒土)或等密程度(岩块、砾石类)及其均匀性,按下列检验范围、频次取样进行系统检验。
基床、表层顶面检验标准:中线高程允许偏差±20mm,路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