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问题.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问题.doc

上传人:1322891254 2017/3/18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问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网友评论[ 进入论坛] 时间:2007-11-28 作者: 仇保兴来源: 城市规划网【导读】近段时期以来,笔者陆续参加了珠三角城市群协调规划、沈阳经济区发展规划、武汉城市圈规划、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的论证会。我国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编制正可谓是风起云涌, 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银行组织曾提出, 城市化水平达到 30%、人均 GDP 达到 1 000 美元的阶段, 就意味着公用投资将超过私人投资, 城市化将高速发展, 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将加速。我国正处于这样的时期, 上述地区包括山东半岛, 其作为我国的城市密集带, 现阶段凭借单个城市的发展已不能解决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再者,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就要求综合解决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当代发展与下一代发展的矛盾。所以, 必须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区域来寻求解决每个城市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也是当前区域规划研究得到各地广泛重视的原因。过去的区域规划往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陪衬, 或者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一种分析工具。这种状况现在已有很大改观, 从笔者所参加的几次规划论证来看, 各地有关区域发展战略的研究方法日趋科学, 采用数据较为详实, 观点日益鲜明, 对策可行性逐步提高, 为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的编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那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区位优势与开放模式区位优势不等于开放模式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一个地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恰恰有可能制约了其开放度的进一步提高。山东半岛是京津冀的门户, 是黄河中下游广大腹地的出海口, 拥有较早开放的深水港, 同时又是我国离韩国、日本地理位置最近的省份。正因为有这 4 个方面的优势, 山东半岛成为当年帝国列强要求我国强制向西方开放的地区之一,“打开山东, 可直取中原”。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该地区的城市群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山东的城市群作为自组织体系,其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城市密度和发育程度都没有达到作为世界标准的城市群要求,自组织式发展的能力较弱。(2) 城市群内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程度较弱,市场化程度不高,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差距较大, 群内的城市之间产业互补性不足, 纵向与横向的产业互补性都没有达到作为城市群功能组合的要求。从全国各地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分析中也可以看出, 1997 年山东省的市场化相对指数为 ,比居第一位的广东省的 少了 , 1999 年这一差距更扩大为 ,甚至落后于河北、河南这些内陆省份①。(3) 城市群与内陆腹地的联系和协调度不够。比较我国其它几个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与腹地的联系最为薄弱,从青岛港出口的货物 90 %为山东省域之内,甚至比沈大城市群与腹地的联系还弱。由此可见,山东半岛的区位优势与开放模式是不对称的。鉴于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在发展战略上应着重处理好 5 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城市群的开放应与群内核心城市产业高度匹配。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中特别强调要培育龙头城市, 通过提升核心城市产业的高度来带动整个城市群的开放。以前山东半岛内城市间的产业高度趋于平均,没有形成区域间及跨台。按照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 国际化城市不仅城市规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