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
学的方式,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4个小组,教师帮助学生确定观测步骤(类似实验步骤),撰写观测报告(即活动记录表)。
特殊天象实时追踪面向有兴趣的同学,体现新课程提出的“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的基本理念。
4.5 研究性学习:在选修此门课程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采用研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教学与观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兴趣主题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组织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查阅收集学录——分析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交流论证报告——评价和总结。
5 课程评价
5.1 评价的原则:《天文地理校本课程》评价重视过程和结果,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并获得感情和体验;强调学生对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强调学生探究学习的质量;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评价的多元化。
5.2 评价内容和依据
●学生学习档案袋(过程与结果评价)
包括学录(见附表)、学生提出的问题(考察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质量)、学生作品(输出的星图、拍摄的照片、论文等)。研究性学习材料(包括开题报告、课题设计、研究计划与步骤、活动记录、研究报告、成果展示、答辩记录、心得体会等)、外出实践记录与成果。
注:研究性学习所需各项表格采用晋江一中统一编制的材料。
●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
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定出等级,不定具体分数。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华。
6 教学案例
《月球、月相观测和月相变化成因分析》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月球表面地貌类型
2.掌握月相的概念及成因
3.掌握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
能力目标
1.利用“月相成因图”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总结规律的能力
2.根据月相的不同判断日期和时间
3.通过观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望远镜的使用
2.连续观测月相并作好记录
教法与学法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主动获取信息并获得亲身体验。
课时安排
2课时(理论学习+月球面貌观测)+课外月相观测
教学过程
引入:介绍有关月球的美丽传说以及古人以月为主题的伤感悲歌
一、月球面貌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出示月球地貌图片,学生讨论月球地貌类型:
环形山:月球的表面上布满了圆形的坑,叫做环形山。
月海:月球的表面许多暗黑而平坦的区域,叫月海。
辐射纹:月面上有些环形山向四面八方发出的明亮的长线条,叫辐射纹,辐射纹在满月时看得比较明显。
布置观测任务:应用望远镜观测月球表面地貌。
二、月相成因
学生观察三球仪,小组讨论月相成因
教师总结:一个月(“朔望月”,)的月相变化顺序依次是:新月(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八)──凸月──满月(十五)──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
布置观测任务:观测月相变化。
三、月相的应用
课堂讨论:
1.月相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时间、历法、野外辨别方向、潮水涨落及渔民的捕捞活动等。
课外探究:
1.月球是否始终以同一面对着地球,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
:“上上西西,下下东东,新月看不见,满月通天见”,上上西西的意思是上弦月上半夜可见,出现在西方天空,西半球发亮,新月看不见指初一时新月与太阳同升同落。根据这个规律推算上弦月,下弦月什么时候升起,什么时候落下吗?还有峨嵋月,两个凸月,下弦月。
月相观测记录表(1个月)
日 期
 
月出时间
 出现方位
所见形状
月落时间(可推算)
农 历
公 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