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机械能守恒复习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36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机械能守恒复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圭圭 2022/5/8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机械能守恒复习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机械能守恒复****教学设计
机械能守恒复****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机械能,守恒,教学设计,复****br/> 机械能守恒复****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机械能守恒定律复****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学问5 页







引导学生对问题3的物理过程作细微环节性分析.起初,小球在A点,绳未拉紧,只受重力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B点,绳被拉紧,改做
进一步分析: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和做圆周运动这两个过程,都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而不是整个运动过程机械能都守恒,因此原分析解答不合理.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球的运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小球从A点的自由下落至刚到B点的过程;
(2)在到达B点时绳被拉紧,这是一个瞬时的变更运动形式的过程;
(3)在B点状态改变后,起先做圆周运动到达C点.
通过进一步探讨,相互启迪,使学生从直觉思维和理论思维的结合上相识到这一点.前后两个过程机械能分别是守恒的,而中间的瞬时改变过程中由于绳被拉紧,vB在沿绳方向的分速度变更为零,即绳的拉力对小球做负功,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并不守恒.因此,对小球运动的全过程不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正确解答过程如下:(指定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做,最终师生共同探讨裁定.)
小球的运动有三个过程(见图4):
(1)从A到B,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到达B点时,悬线转过2θ°角,小球下落高度为2Lsinθ,取B点重力势能为零.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2)小球到达B点,绳突然被拉紧,在这瞬间由于绳的拉力作用,小球沿绳方向的分速度vB∥减为零,垂直绳的分速度vB⊥不变,即
(3)小球由B到C受绳的拉力和重力作用,做初速度为vB⊥的圆周运动,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有:
联立①、②、③式可解得vC.
老师对问题1、2、3的分析及解答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进一步提出问题.
问题4
出示投影片和演示试验.
如图5所示,在一根长为L的轻杆上的B点和末端C各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杆可以在竖直面上绕定点A转动,现将杆拉到水平位置
与摩擦均不计).
解法(一):取在C点的小球为探究对象.在杆转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它做功,故机械能守恒.有:
解法(二):取在B点的小球为探究对象,在杆转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它做功,故机械能守恒:
由于固定在杆上B、C点的小球做圆周运动具有一样的角速度,那么vB∶vC=rB∶rC=2∶3,
现比拟解法(一)与解法(二)可知,两法的结果并不一样.
提出问题:
两个结果不同,问题出此时此刻何处呢?










学生探讨,提出症结所在.老师归纳总结,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留意探究对象(系统)的选取和定律守恒的的条件.在本例题中出现的问题是,整个系统机械能守恒,但是,系统的某一局部(或探究对象)的机械能并不守恒.因而出现了错误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详细方法.
由于两小球、轻杆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且只有系统内两小球的重力做功,故系统机械能守恒.选杆在水平位置时为零势能点.
那么有
E1=0.

E1=E2,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以上解法的合理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还可有以下表述:
①物体系在随意态的总机械能等于其初态的总机械能.
②物体系势能的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