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职高专课外体育论文(共 2867 字) 1 对象与方法包括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共 19 个条目, 具体测量指标包括: 是否喜欢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动机、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及时间等。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采用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与分析,采用百分比的形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 2 结果 体育锻炼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护生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终身体育”的了解。 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及动机本次调查显示:非常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护生有 34人,占 % ,比较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有 190 人,占 % ,一般喜欢的占 % ,不喜欢的占 % 。从调查中发现,有 31% 的护生选择了强身健体、减肥健美与保持体型、宣泄情绪、缓解压力、交际交流这五项动机。 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时间调查结果显示,每周课外体育锻炼次数超过 5 次的护生仅占 % ,每周课外体育锻炼次数达到 3~4 次的占 % ,每周课外体育锻炼次数为 1~2 次的护生占 % ;还有 % 护生几乎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从锻炼时间来看每次锻炼仅有 1% 的护生超过 60min , % 的锻炼时间在 30~60mi n 之内, 一半以上的不足 30min, 见表 2。 影响护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在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发现:场地设施不足( % )、学业负担重、没时间( % )、无体育锻炼的氛围( % ) 、怕苦怕累( % )成为护生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3 讨论 高职高专护生课外体育锻炼知识、态度方面本研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护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人的身心调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但大多数护生对体育锻炼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够全面。仅 % 的护生选择了熟悉体育锻炼知识技能项目。同时从表 1 可以看出, 护生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终身体育”的了解不容乐观, 分别有 176 、 105 人表示没听说,占到调查人数的 % 、 % , 而表示非常了解的仅占 % 。说明护生对体育相关的文件及信息的关注度不高,社会和学校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推广力度仍然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说明高职体育教学离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还有一定的差距。体育动机是从事体育活动的主观愿望和内在驱动力, 可以促进一个人参加或放弃体育锻炼的内部原因。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护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较为积极向上, 并呈现多元化。但对课外体育锻炼有兴趣爱好的仅占 % ,这与非常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 % 的护生同样呈低比例趋势。而体育态度可以导致一系列体育锻炼参与或不参与的行为, 提示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护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 有了一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加练习,发挥自身的潜能。 高职高专护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方面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高专护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严重滞后于对体育锻炼的认知, 主要体现在锻炼意识不强, 锻炼人数少, 锻炼时间短等。从表 2 可知, 大部分护生每周锻炼次数 1~2 次,超过半数的护生每次锻炼时间 15~30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