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美丽的玉树我的家
2010年4月14日,玉树县结古镇在宁静的晨曦中醒来,上学的、晨练的、赶远路的人的身影一如平日般安详。但是,7点49分发生的大地震,瞬间使三江源头这座美丽的高原小城面目全非――
这一切的一切,玉树州档案劳累过度,她病倒在床上,就是这样,她也要反复交代工作人员要做什么,怎么去做。
每次在废墟中穿行,扎西措毛总能看到自己已成危房的家,但她的脚步从来电没有迟疑停留过一秒,因为总是有更重要的事在牵扯着她的心。她丈夫从西宁上来抢救危房里的东西,她连过去搭把手的精力也没有。好在她爱人很体凉她的难处,什么也都默默地独自承担了。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对父母极其孝顺。4月24日,她从州委指挥部回来,才第一次在震后见到了父亲,老迈的父亲正一个人去往扎西科灾民集中安置点的方向。父亲一见她就赶忙说,“我知道你们忙,我去看看能不能找个帐篷给家里人。”她内心充满了愧疚,却只能哽咽着告诉父亲再坚持几天,只要活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父亲坚强地走了,她已经泪流满面。
玉红霞,是玉树州档案馆年龄最小,学历最高的干部。作为单位里唯一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具备一定文字功底的她,是局领导最得力的助手。她父母年事已高,且父亲身染重病,很需要她的精心照顾。地震发生后,白天,她和业务指导组到处开展工作;夜晚,还要汇总白天的工作情况,一篇篇文稿都是由扎局长审改过后,才由她最后打印、装订并负责分发到各单位,经常要忙到深夜十二点。她母亲反而经常要担心和照顾她。瘦弱的她身体开始透支,并引发了急性阑尾炎,但她毫无怨言,靠着吃药打针,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震后一个月,表现出色的她终于成为了一名中共正式党员。她说经历了地震后,她才理解了逝者已去、生者坚强的真正含义。
刘新华、弋西卓玛、孙秀祖和普布卓玛,平均年龄46岁,由于业务熟练,担负着对133家单位进行档案险情排查登记和指导档案抢救转移的艰巨任务。她们以女人特有的细心和缜密的观察,对每个单位的档案库房、人员,档案装具、档案受损等情况都准确详细地记录下来。为了能够掌握第一手最真实、最可靠的现场抢救数据,每一个单位的废墟和危房她们都不放过,因为她们比任何时候都清楚,早一步掌握情况就能够多抢救回一份完整的档案,多一条建议就能为领导提供更详细的抢救计划和制定更有力的抢救措施。她们更懂得档案犹如人的生命一样脆弱,一旦损毁将不可再生。对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档案事业的她们来说,看到档案,就会有一种保护孩子般的本能的冲动。遇到危楼中遗留没抢救转移出去的档案,她们总是苦口婆心地对相关单位人员强调档案抢救的重要性和抢救转移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嘱咐一定要做好转移后档案的保管和登记造册工作。她们顶烈日、冒狂风、淋雨水,每天都坚守在抢救档案工作的最前沿。当一家又一家单位的档案从危楼中、废墟下抢救、转移抢救出来时,当她们手中档案抢救出来的数据一天比一天多时,她们紧绷的神经才开始放松下来。这时的她们,已经连续一个月爬上爬下,双腿肿胀得迈不开步,清晨出门,双脚竟挤不进鞋子里去。步入中年的她们,上有老下有小,白天在单位忙,只有晚上安抚家人,照顾老人,抽空到已是危房的家中收拾东西。
拉毛永措,参加工作34年,地震中她抱着外孙从危房中脱离险情,还险些受伤。她十分庆幸两岁的外孙的在她的保护下没有发生意外。她将小外孙和75岁高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