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
施工测量方案
编制人:
审 核:
审 批: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
海东地下管廊工程经理部
二零一六年八月
目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
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条件、现场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测设方案,包括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检核、测设误差分析和调整、绘制测设略图等。
4. 对参加测量的人员进展初步的分工,并进展测量技术交底,并对所需使用的仪器进展重新的检验。
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展校验,检验合格前方可投入使用。
、测量人员培训
测量人员持证上岗,负责人应由测绘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人员进展岗前培训,考核合格上岗。
、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
所有仪器设备均要经过专业计量部门检定,并出具检定证书。
测量仪器在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均要进展日常检校,确保仪器精度满足标准要求。
五、控制网测设
总平面控制
本标段工程施工以青海省第二测绘院提交的P1~P16作为施工测量的主控导线,根本全部覆盖平安大道,局部采用全站仪加密导线进展施工控制测量〔见下列图1-1〕施工控制网图。以主控导线为根底在施工处进展加密布点,形成施工导线或控制网。
图1-1施工控制网图
施工平面控制网测设
平面控制网布设原那么
⑴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那么。
⑵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致。布设呈矩形。
⑶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情况,选择最合理的布设方案。
⑷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平安、易保护的地方。
⑸桩位必须注意保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以青海省第二测绘院提交的P1~P16作为主控制点,局部加密控制点采用四等导线测量,沿线路路口进展布设闭合导线网作为施工控制网,控制点埋设尽量依据布网原那么施作,测量的技术要求如下:
导线测量应符合以下导线的技术要求规定。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测距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方位角闭合差(″)
测回数
三等
13
1. 8
1/55000
10
四等
13
1/35000
6
① 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开状,相邻导线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点位能长期保存。
②水平角观测的各项限差要求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
等级
仪器型号
再次重合
读数差
半测回
归零差
一测回中两倍照准差(2c)较差(″)
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
四等级上
DJ2
3
8
13
9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那么
为保证管廊施工的精度要求,首先对P1导线点的三等高程点与P16点进展闭合测量,校测合格后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
⑴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⑵半永久性水准点位处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测量规程规定的半永久。
⑶桩的方式埋设,并妥善加以保护。
⑷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前方可使用。
⑸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等级
高差偶
然误差(mm/km)
高差全中误差(mm/km)
往返较差、附合
闭合差(mm)
与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环线次数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mm)
三等
±3
±6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四等
±5
±10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
.1 水准点的埋设
水准点选取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
如下列图所示: 平面水准控制点
.2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等级
水准仪型号
前后长度(m)
前后视距
较差(m)
前后视距
累积差(m)
视线离地面
最低高度(m)
基辅分划
读数差(m)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三等
DS3
≤75
≤2
≤5
六、施工测量放样
本方案是根据常规放样方法编写的,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