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附西湖雪.doc

格式:doc   大小:79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附西湖雪.doc

上传人:fy5186fy 2017/3/19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附西湖雪.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29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 .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 .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 1 .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 .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课型: 赏读课教学方法: 读读,说说,议议。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 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佳作。关于西湖的诗 2 句,同学们能背出哪些? 同学们, 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 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可是, 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情感。二、作者及背景简介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 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 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缅怀往昔风月繁华, 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1 .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注音: 崇祯(ch ó ng zhē n)更(gē ng)定毳( cuì)衣雾凇(s ō ng)沆(hà ng)砀(dà ng)毡( zhān)更(gè ng) 有此人喃喃( nán) 2 .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1 )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2 )教师提示下列词语,学生试译,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是日更定:是,这。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从晚上八算起。定,开始. 3 余挐一小舟:撑,划。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冰花一片弥漫。上下一白:全白。(比较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点”的“一”的区别。)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 迹印。一芥( jiè) :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及下船:等到。(3) 试译下列文句,突破难点 A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B、拥毳衣炉火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E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F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理解。(5) 请同学试译课文, 如果还有不清楚的, 可举手提问或同学讨论; 如无太多疑问, 则请同学试译段落( 可直译, 可意译), 其他同学评价。 4 (屏幕显示课文的译文,供学生参考。) 四、整体感知文意 1 、本文写谁做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根据课文大意来评价一下吗? (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个“痴人”。) 2 、你从哪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