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三国》读后感
《三国》读后感1
古人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件三国中的各类角色的钩心斗角也是非同一般。在《三国》上上下下近千号人物中,我最中意的是曹操。
魏、蜀、。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他率领军队,征战杀伐。在官渡,曹操以少抵多,以弱胜强,一举击败了强敌袁绍,奠定了功业。连年斗争,他最终统一了北方。历史就是这样,谁造成了统一,谁就推动了历史进程,谁就是英雄;谁想分裂,谁就倒退了历史车轮,谁就是千古罪人。
曹操的文才也是一流。爸爸说,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尤其是曹操的四言诗,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样的人能算是奸臣反贼吗?
《三国演义》里曹操的表现就没那么高大了,多疑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他因为疑心华佗想要谋杀他,一气之下,将华佗下狱处死。一代名医就此身死,假如不死,不知道他又能救活多少苍生百姓,他的医术也能传世后人,造福后代。他因为多疑残杀了吕伯奢一家,逃亡路上将错就错,连吕伯奢也一起除掉,留下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句子。
其实,这种乱世,对一个大人物来讲,多长几个心眼也没有错。不然的话,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人家干掉了。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曹操,一个功绩远远盖过缺点的英雄。《三国》读后感4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却道群雄并起,刀光剑影中,诛董卓,斩黄巾,乱战中,天下已三分……
哈哈,这就是三国的世界。《三国演义》出自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之手,想必作者也是为自己所处的朝代所气愤,盼望有英雄出世,挽救乱世吧。《三国演义》从汉室 末代到晋国统一,无不是令人兴奋的动人片段。
天下就随他分吧,分!江山就随他战吧,战!
蜀一介布衣,却有着“鸿鹄之志”想统一江山。于是乎,结二虎,识子龙,出卧龙,伏黄忠,定荆州,平马超,创蜀国。令人不住感慨,真是一介英雄之辈。
吴民出身,随父亲、兄长,南征北战,创下了“大吴水兵,绝无仅有”的神话。从兄长那接下的江山,继而平定人心,临危不惧,接下赤壁,火烧曹军,南下北上,征杀四方。孙权作为书中唯一一位没有身份背景的主公,江山自己打,人才自己收,胆识过人,当断那么断,留下来“东吴第一君主”的名号,不禁令人感概真是贤明之君埃
魏国的霸主,曹操,也是书中比拟倒霉的一位君主。与五虎上将打下的江山,到后来却被刘备、孙权二人蚕食。曹操虽诈不奸,只是英雄之才不尽人意。曾经写下“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他也是壮心已矣了。反过头来,看到儿子自相残杀,怎能不对天下失去信念,世人对其也就只是评论几句“君子之德,五世而折”了。实在是令人辛酸啊!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谈笑间,船橹灰飞烟灭”,“末将愿往万帐军中取上将首级”……这些熟识的话语,总是听不厌,每每想起总会使人耳目一新。——三国,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多彩世界呢?《三国》读后感5
三国演义这部书的人物形象性格显露无遗、栩栩如生,也说明白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好坏都不能隐埋,所以我们要改掉缺点,每件事做的更好“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写的是就是三国时期的事情。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五个时段:黄巾起义、董卓掌权、群雄争割、三分天下、三国归晋。黄巾起义始于巨鹿人张角,因为看不惯朝政的状况,因此发动黄巾起义。而刘、关、张就此桃园结义,为朝廷效力。不久就灭了黄巾军。刘备的力也一每天强起来。皇后的哥哥何进因为误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进京。结果何进被十常侍杀后,董卓就掌权了。曹操曾想杀害董卓,但不胜利。董卓为拉拢人心,封袁绍为勃海太守,出让了赤兔马给吕布。逼得诸侯联军抗董,虽败军了,但最终也给吕布所杀。张飞、关羽、刘备三顾茅庐后,请出“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等打算,使刘备的大业扎下了牢固的根底。经过官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