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进展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管是被除数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它们把6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把1张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把1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学生分别口答每人分得2张、、1/3张。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视察三个算式和得数,学生很快得出一个结论:两数相除,商可能是整数、小数或是分数,以此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
让学生明白1张饼的3/4相当于3块饼的1/4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通过让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索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可以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张饼的3/4以及3块饼的1/4,同时让学生明白1张饼的3/4相当于3块饼的1/4,也就是3/4张饼。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3/4的算理。
以上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索,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索。
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缺乏:
1、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爱好造就、鼓励性的语言还有些欠缺,学生显得不够踊跃主动。性格内向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局部学生胆怯在众教师面前出错,而显得有些怯懦......由于多方面的缘由,道致课堂气氛不够活泼。
2、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太差。课堂上不能用较为精确的语言来表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今后应予以加强。
3、教学时间支配欠合理,课堂练习太少。
针对以上存在的几点缺乏,提出自己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今后要多研读课标,熟读教材,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已有的学问水平,谨慎备课。同时还要不断地学和教育教学实力。《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3
本课是引导学生探究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驾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在教学时我是从先把四个饼平均分给四个小挚友,每个小挚友可以分得几块?再把三个饼平均分给四个小挚友,每个小挚友分得几块?让学生分别列式。然后引导学生比拟两个算式的结果。学生很自然就发觉一个可以得到整数商,一个不能。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不能得到整数商的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呢?自然的导出分数。我觉得这样处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正产生学习的须要,体会到用分数表示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初步的感知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确是有关系的。这样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些,爱好也高一些。在例题的教学中,学生对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还是比拟简单理解的,驾驭的也不错。我重点是强调了单位换算,通过引导学生比拟,发觉单位间的进率就是分母的结论。学生运用这样的结论进展相关练习时正确率有很大的提高。《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4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在分数的意义后进展教学的,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管是被除数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但凡教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师都知道内容很简洁,假如单纯地从形式上去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坚信学生必须学得很扎实,但这样一来3÷4=的算理往往被无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是这样来组织教学的:
1.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学问、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变更单一的承受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加,乐于探究、沟通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问、技能、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的整体开展。因此,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特性的过程,数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应当是一个充溢生命活动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学生思索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挚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