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中秋节手抄报边框设计
中秋节手抄报节本内容介绍: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一般来说,我国民间以天上月圆定为佳节,实在是有团聚的民俗根底。依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此时此刻《周礼之夜,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聚。中秋季节,凉风送爽,云稀雾少,月光显得特殊皎洁光明;民间除了举办赏月、祭月、吃月饼、祝愿团聚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节手抄报边框设计图2
祭月早在秦汉以前就有了,当时主要在宫廷内进展。后来历代的帝王都沿袭这个仪式,每逢中秋节,必举办隆重的祭月仪式,现存北京的月坛,便是特地用于皇帝祭月的场所。八月十五相传是太阴娘娘月神的诞辰。在当天晚上,都会在屋外庭院摆设香案,案上放置香炉、烛台,燃烛焚香,用柚子、西瓜、月饼来敬奉月神,并且由妇女儿童负责祭拜(由于月亮属阴,所以一般来说,拜月只是妇女和儿童的活动,男子是不拜月的)。拜月时,全家成员齐集,以取团聚的意思。主祭的人是女家长,她先向神位上香,三叩首;然后其他女性按尊卑长幼行三叩首礼。
拜完毕后,一家人围坐赏月一起喝团聚酒,吃赏月饭,尝团聚饼(即月饼)及爪果;从前,由于交通不便,故北方人拜月的水果多是各种梨子、苹果、石榴、葡萄、枣子、桃子、果藕、西瓜等。而南方盛产拜月的蔬果那么有香蕉、柚子、杨桃、柿子、菱角、椰子、枇杷、佛手、菠萝、蜜桔、橙子、花生、芋头等。老人会指着月光,给儿童讲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砍桂树的故事。
而这天回娘家探亲的妇女,必需返回婆家团聚,民间有宁留女一秋,不许过中秋的俗谚,就反映了这个习俗。
祭月的习俗之所以在唐代以后快速流行于民间,与唐明皇游月宫的传闻有很亲密的关系。《唐逸史》记载:鄂州人罗公远,俟候唐明皇在中秋夜赏月。看着玄宗聚精会神的始终望着明月,便邀请玄宗去游月宫。他取出一根拐子向着空中掷去,突然化为一条银色的大桥,他请玄宗一同上了大桥,差不多走了数十里远,觉得精光夺目,寒气逼人,才发觉到达一座大宫殿前。罗公远说:这就是月宫了!玄宗见到有数百个仙女穿着素练宽衣,在广阔的宫廷中跳舞,歌声响亮,音韵特别美丽,便问说:这是什么曲子?罗公远答复说:就叫霓裳羽衣曲。玄宗牢牢记住那曲子的声调,回到宫中,马上命人依照他所记的声调,编成了一首《霓裳羽衣曲》。这就是《霓裳羽衣曲》的由来。此曲是唐代的一首闻名的法曲,内容描写了唐玄宗上述到月宫见仙女的神话;所以中唐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望见当时宫廷里表演此曲时,舞者不着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缨累累佩珊珊,俨然是一副天宫仙女的妆扮。其舞姿也是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抑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烟蛾?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