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轨迹问题解题策略.doc

格式:doc   大小:7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轨迹问题解题策略.doc

上传人:临近再说 2022/5/8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轨迹问题解题策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
轨迹问题的解题策略
对于初中数学中动点轨迹的问题,一般有两种情况:线段或圆弧.在研究动点问题时,可以在运动中寻找不变的量,即不变的数量关系或位置关系.如果动点的轨迹是一条线段,那么其中不变的量便是该动点到某条直线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如果动点的轨迹是一段圆弧,那么其中不变的量便是该动点到某个定点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因此,解决此类动点轨迹问题便可转化为寻找定直线或定点,下面就以原文中两个例题来阐明这类动点轨迹问题的解题策略.
一、运动路径是线段
例1(2012年张家界中考题)如图1,已知线段AB=6,C、D是AB上两点,且AC=DB=1,P是线段CD上一动点,在AB同侧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PE和等边三角形PBF,G为线段EF的中点,点P由点C移动到点D时,G点移动的路径长度为_______.

解析 此题中主动点是P,动点G是因点P的变化而变化,动点P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是AP+BP=6.另外,题中还有不变的量是△APE和△PBF始终为等边三角形.
解答此问题需牢牢把握住这两个不变的量,而既然是求动点G的运动轨迹,则需考虑点G是到某条直线的距离保持不变,还是到某个定点的距离保持不变,显然此题首先考虑的是点G是否到直线AB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尝试作GQ⊥AB,垂足为Q.又根据△APE和△PBF均是等边三角形这一性质,不难想到分别作EM⊥AB和FN⊥AB,垂足分别为M,N(如图2).
此时容易得到
EM=AP,FN=BP,
所以EM+FN=(AP+BP)
=3.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再根据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到
CQ=(EM+FN)=.
因此得到点G到直线AB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从而得证点G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线段.而此时就点G的运动路径长,便可转化为求点Q的运动路径长,这时只要分别求出点P在C点和D点时AQ的长度即可.
当点P在点C时(如图3),
MQ1=MN=,
所以AQ1=AM+MQ1=+=2.

当点P在点D时(如图4),
MQ2=MN=,
所以AQ2=AM+MQ2==4.
所以点G运动的路径长为4-2=2.
事实上,点G在运动过程中,MQ的长度也是始终保持不变,因此G的运动路径长度就是M点的运动路径长度,而整个运动过程中M点是从AC的中点运动到AD的中点,即M1M2(如图5).
笔者认为,如果用这样的方式去分析问题,那么最终学生头脑中对整个变化过程会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了解.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