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趣的成语故事:瓜田李下
有趣的成语故事:瓜田李下“瓜田李下〞一词源于“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防止引起不必要的嫌疑。【近义词】瓜李之嫌【瓜田李下的典故故事】典故一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有趣的成语故事:瓜田李下
有趣的成语故事:瓜田李下“瓜田李下〞一词源于“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防止引起不必要的嫌疑。【近义词】瓜李之嫌【瓜田李下的典故故事】典故一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担任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如今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柳公权说:“按照郭宁的奉献和功绩来说,派他到邮宁去当主官,本来是合理合情,无什么好争议的,可是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答复:“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疑心。典故二袁聿修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建都于邺〕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静,很有见识。据说,他九岁时就做了州主簿,十八岁时就做了州中正,兼尚书度支郎中,后来又升为博陵太守,且政绩空出,很有声望……。他所以政绩突出又很有声望,主要原因是他可以为官清白自守,从不收任何贿赂。据说他在尚书的十多年里,从未曾承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