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陈蕃下榻典故.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陈蕃下榻典故.docx

上传人:niupai11 2022/5/9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陈蕃下榻典故.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陈蕃下榻典故
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却特为徐稚设一张榻,徐离去时就把榻悬挂起来。陈蕃下榻有什么典重知识,礼贤下士的千古佳话。
陈蕃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祖父曾任河东太守。他年少时独居一室,一心只读圣贤书,屋里满地狼藉,庭院杂草丛生,从不整理清扫。他父亲的朋友来访,谓陈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这有悖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传统观念,也许就是他悲剧人生的隐患。
陈蕃后来当官时,一般不接待客人。大概也就是保护个人的"隐私",怕客人笑话他的邋遢窝囊吧。但是,对于高尚的读书人,他却是情有独钟,破例接待,促膝长谈至于留宿。据《后汉书·陈蕃传》载,他在青州刺史李膺府中作幕僚时,郡中读书人周(qiú),是个品行高洁的士人,前后几任刺史征召他出来做官,他都不肯,且避而远之。只有陈蕃同他能交往,有共同语言。周木常来拜访陈蕃,秉烛夜谈。陈蕃便在官署中特地为他设了一张床,待他离幵后,再把床收拾悬挂起来。
陈蕃到豫章任太守,结识了徐孺子。《后汉书·徐稚传》载:
徐孺子满腹诗书经论,名闻南州。朝廷屡次征召他,他都因宦官当权,******,不愿同流合污。而在民间设帐讲学,清谈论道。陈蕃到任后,闻其清名,以礼相待,亲自去拜访他,请他到府衙任功曹。徐孺子坚辞不就,但每常造访太守,既谒而退。陈蕃特设一榻,为徐孺子"专利"。去则悬之。此事后人多有仿效。
《南史·孔休源传》载晋安王曾为孔休源"于中斋别施一榻"早晚伺候。《太平御览》卷七十引《宋议书》载,北朝释惠林为魏文帝所赏,"上每引见,常升独榻。"后遂用"下榻、解榻、置榻、挂榻、悬榻、悬床、扫榻、徐榻、徐孺榻、稚榻、高士榻、陈榻、陈蕃榻、高悬一榻、一榻高悬、一榻挂壁"等表示对贤才的器重或对宾客的礼遇,也借指贤主、嘉宾。沈约《和谢宣城》:"宾客下坐榻,忧来命绿樽。"孟浩然《荆门上张丞相》:"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陆游《寄题徐载叔东庄》:"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屣迎。"李白《寄崔待御》:"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怕了"杜牧《怀钟陵旧游四首》:"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唐宋诗词中多有化用此典,以摹士大夫尊重人才之美谈云云。
陈蕃下榻典故点评
陈蕃是东汉末年的大臣,汉桓帝时为太尉,汉灵帝时为太傅。此人为官耿直,硬脖颈。桓帝朝,因犯颜直谏曾多次左迁;灵帝朝虽得信任重用,却因和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阉宦,事败而死。这里记载的是他在东安太守和豫章太守任上的两段轶事。在东安太守任上,他特为郡里的高洁之士周璆设了一榻,周璆来他这里做客,他就把榻解下来,供周璆休息,周璆走了就挂起来;在豫章太守任上,他又为贤人徐稚设了一榻,他在郡里不接待宾客,但徐稚一来,他就会把榻解下来,供徐稚安歇,徐稚走了再挂起来。至于这张榻是不是就是供周璆专用的那张榻,就不得而知了。
后来人们就把礼遇宾客称为"下榻"。运用举例--南朝·梁·沈约《和谢宣城》诗:"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绿樽。"唐·刘长卿《送贾三北游》诗:"亦知到处逢下榻,莫滞秋风西上期。"元&mi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