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文档名称:

国际教师队伍建设研究-.ppt

格式:ppt   大小:1,361KB   页数:9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际教师队伍建设研究-.ppt

上传人:小可爱 2022/5/9 文件大小:1.3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际教师队伍建设研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际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引言
奥巴马政府教育教师政策理念
1)要提高新教师和水平低的(less effective)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提供辅导。
2)国家要加大投入招聘最优秀的人才(most talented individ职时可能经历的孤独感。
3. 密西西比州教师中心
美国经验:南卡罗来纳州
1.“南卡罗来纳州教学研究员项目”:招募高三学生进入教学专业。每年该项目为200名高三学生提供资助,相当于免费教育
教学研究员们可以获得最高额为24000美元(四年最高金额达到60000美元)的年度奖学金,直到他们取得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的学位。教学研究员必须同意接受资助几年就要在南卡罗来纳州教学几年。(资助年数与服务年数之间的均等性)
美国经验:南卡罗来纳州
2.“南卡罗来纳州教师贷款项目” :该项目招募的对象是在南卡罗来纳州居住并希望在本州教学的本地学生。
英国经验
为缩小贫富家庭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英国政府在2019年1月13日发布的《新机会白皮书》(New Opportunities White Paper)中提出一系列措施,以激励最有效教师在最富有挑战性的学校工作
1.“金***”(“golden handcuff”)计划。政府将为到薄弱学校任教的教师额外支付一万英镑的奖金,条件是教师必须到薄弱学校任教三年。
,我们将提供(申请人必须符合有关专业标准)机会让这些教师申请新的优秀教师或先进技能教师职位,加强教学领导和课堂实践训练,增强教学和辅导能力。
日本经验
2019年10月,文部省制定了2009年度小学、初中职员定期流动方针。
1)原则:2009年全国各都道府县小学、中学职员的定期异动必须遵从方针的指导,以“适才适地适用”为原则。
2)目标:通过教师流动积累教师的经验、提升教师的能力和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质量。而促进都道府县之间与都道府县之内的教育均衡,只是一个次级的目标。
日本经验
方针中详细规定了各都道府县必须做到的八点:
1)进行人才的拔擢升职;
2)定期流动是提高职员质量的机会,在进行流动配置时,要注重人才的育成;
3)要综合考虑职员的工作成绩、年龄以及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年数等,进行“适才适地”的流动配置;
4)要使学校之间的职员构成达到均衡;
5)要努力推进小学和中学之间的人事交流;
6)要推进广域间的人事交流,使全县的职员构成达到均衡;
7)为了各地教育的振兴,要适当进行职员的配置;
8)要考虑到新规采用的职员在地域及学校职员构成中的均衡配置。
日本经验
在施行教师定期流动制度时,还应注意:
1)为了充实职员组织、提高职员的工作热情和质量,在必要的时候,无论教师是否有意,都必须进行流动。
2)流动配置时要考虑到学校规模、所在地域的环境,和教师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修机会等,务必以累计多种经验为目标进行教师人才的培育。
3)新规定实行后,在同一学校工作连续五年以上及连续工作十年以上的职员应成为定期流动的对象。
4)为了促进小学、初中之间的人事交流,无论教师是否有意,必要的时候应进行流动。
5)进行广域间人事交流的人员的资格条件有三种,其一是教龄7年以上的教职员(并非绝对条件),其二是没有在其他的行政区域内工作过的职员,其三是在其他行政区内进行为期三年的工作并具有强烈的振兴教育的热情的人员,正在其他行政区内进行工作的可以申请延长期限。
6)结束三年(人事行政上有特殊情况时除外)的流动期之后,可以根据教职员本人的希望,将其配置到出生地。
日本经验
教师流动(交流)制度实施的先决条件
1、教师公务身份
2、教师人事权的归属(从市町村一级教育委员会 到都道府县级别的教育委员会 )
定期流动制度是以教育委员会等官方为主导的人事调任行为。一般由教育委员会决定流动的名单、流动的目的地
3、教师流动的方式:市町村、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等单位为主导的流动制度,以学校、教师为主导的流动制度,如公募制、F·A制(自由转校制)
日本经验
日本教师流动制度主要包括教师的内部流动和外部流动。其中,内部流动是指教师的学校内部、学校间、学段间与地域间的流动;外部流动是指教师的入职、离职与辞退。
现行日本教师流动制度的构成
英国经验
为缩小贫富家庭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英国政府在2019年1月13日发布的《新机会白皮书》(New Opportunities White Paper)中提出一系列措施,以激励最有效教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