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8 将相和
第二课时
知识和技能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作者的行文思路,感受三个小故事间的内在联络。
过程和方法
读 悟 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和美妙品质。
教学过程
18 将相和
第二课时
知识和技能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作者的行文思路,感受三个小故事间的内在联络。
过程和方法
读 悟 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和美妙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将、相”各指谁?还有“和"的意思了吗?(板书课题:将相和)
2、将、相之间有矛盾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二、学习课文
(一)、分析矛盾之因
1、默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抓关键词找出矛盾产生的原因。
(廉颇认为蔺相如仅凭一张嘴就爬到自己头上心里不舒适。)
关键词:“很不服气” “有什么能耐" “爬到我头上"“下不了台”等
3、理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意思。
5、指导朗读。读出廉颇心里的积怨和不服气。
(二)、认识蔺相如.(归纳)
1、蔺相如凭“嘴”都做了些什么?得到了什么?
A、完璧归赵 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B、让秦王为赵王击缶 赵王封他为上卿
2、感受人物形象。
英勇:秦国那么强大,他都愿意去.
强大表如今哪?(结合课文内容和时代背景去理解,从而感受蔺的英勇)
机智:在看出秦王没有诚意时,先借口找缺点,然后以身护玉.
镇定:当把璧送还赵国后,仍大方赴约。
懂抓秦王弱点而使自己全身而退.
捐躯为主:跟您“拼"了
3、你认为蔺相如是仅凭一张“嘴"就爬了上去吗?
要点:在看似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蔺相如以身护主,以身护玉,付出的可是生命。
(三)、学习将、相和
1、廉颇懂蔺相如了吗?
要点:廉颇:“真不应该”“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