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体系
一、指导思想
以高效率、低负担、特性开展、特色显明、和谐安康、共同进步作为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着力点,采纳区域评价与学校自主评价相结合的原那么,努一要求的、和学校严密相关的、重点开展的工程作为必选指标,以保证区域教育开展方向的协调相同性。例如我区是教育信息化国家示范区,作为教学评价就应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探究”列入各校必选指标,保证区域教育开展目标的协同实现;今年是教育均衡开展年,在走向优质的过程中怎样促进学校内部〔年段、学科、老师、学生等〕教育教学的均衡开展,学校采纳哪些主要针对性举措,也可以作为必选指标之一。
自选指标。也就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性化开展指标。目的在于给学校自主开展的空间和自主权,依据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和开展趋势,由学校选定教学质量开展的侧重点和阶段性主要关注范围,以学科、工程、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有打算地把握好资金投向和进展资源配置,促使学校在到达常规要求的根底上,坚持教育创新,踊跃探究,厚积薄发,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教育特征、风格和校内文化,引导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向更高境界开展攀升。
3、教育教学效益指标。遵照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间的比值来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局部指标既有表达面对全体、促进全面开展的质量评价〔如普及程度及德、智、体、美质量指标〕,也有表达促进学生主动开展、衡量学生特性张扬的特性化评价〔如学生特性特长开展〕,以此对学校实施素养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状况进展全面衡量。
以上评价内容的三个局部严密联系,相辅相成,逐级提升。根底性指标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求,是教育开展的必备条件和制度保障,是衡量学校是否按教育规律办事,合格与否的重要标记;学校特性化开展指标是在学校标准性根底上的开展与提高,重在衡量外显的努力和改变,是从校内精神文明和文化建立着眼,重在衡量学校内隐的精神追求和长期开展的厚重积淀;而教育教学效益指标那么是对前两者实际效用的价值判定,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效益水平的主要客观依据。
力图通过对中小学的根底性、开展性和特性化、效益性评价,构建起从标准看合格、从起点看改变、从传统看创新、从投入看产出的全面多元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新格局,形成全部学校参加创立标准化学校、特色学校和特性化学校,校校有目标,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的鼓励机制,使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真正成为社会和学校的共同追求。
三、整体评价
作为对一个学校的总评,包括两个局部,一个是平常的根底性指标,采纳区域评价的方式,由教育局或师校进展业务的抽检并记录存档,通过定量的评价方式来进展,;二是开展性指标和教育教学效益指标,由学校进展自评,通过定性分析的方式进展,在学期完毕或起先时,自评结果辅相关材料上报存档。
第 5 页 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