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黑龙江省乡村城市化问题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黑龙江省乡村城市化问题分析.doc

上传人:司棋夸克 2022/5/1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黑龙江省乡村城市化问题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黑龙江省乡村城市化问题分析
胡 囡 摘要:乡村城市化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协调城乡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现代化发展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发展存在偏差,针对黑龙江按照大城市超先增长规律,发展最快的是大城市,发展最慢的是小城镇。结果形成了城市和农村相互对立的独立发展,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村明显落后于城市。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一些学者提出走以小城镇发展为主的城市化道路[3]、“大中城市与小城镇相结合的二元城市化战略” [4]。中国目前发展的乡村城市化不仅仅是城镇人口增加的过程,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经济各要素的联系与组合不断的优化,是农村产业系统和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 [5]。乡村城市化在中国似于农村城镇化的概念,农村城镇化是作为一种城市化战略提出的 [6]。
(二)黑龙江省乡村城市化发展水平
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是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标志,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是包括农村城镇化在内的整个城镇化标志,这两个比重的差异情况反映了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同步程度。而工业化与城镇化偏差的百分点定义为城镇人口比重与非农业劳动力比重之差,负值说明城镇化滞后工业化,正值说明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水平。在表1中,我省的城镇化水平超前于农村工业化发展,不同于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城镇化超前发展原因主要在于:(1)国家政策的主导作用,包括建国初期的抑城市化政策、1984年大力兴建小城镇、户籍制度的改革、乡镇企业大发展 [7] 。制度上的释放导致了非农产业的发展,同时提高了城镇化水平。(2)这种超前是相对的,存在着我省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分别从农业劳动力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量上来看,1985―%,说明此阶段的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是协调的。1989―1990年,%,这主要是统计人口口径的变化造成的,计算城市化率从1990年前以非农业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为以常住城镇人业发展趋于同步,说明布局分散。乡镇企业的这种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遍地开花”的布局方式,导致农村工业的非城镇化现象主要原因是中国农村工业化的指导思想采取的是就地转移“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是,农业劳动力非农化但不城镇化。因此使农村未形成规模效益,也未能分享城市的外部经济,造成了农村工业更大的外部不经济 [8] 。激化农村工业与农业的矛盾,直接制约着农村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农村现代化进程。
。1999年末,全省共有1 211乡镇,其中镇464个,14 488个村。其中,人口大于1万的有52个,%;不足3 000人的城镇91个;还有24个城镇人口不足千人。城镇规模偏小,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生产和生活社会化程度,是制约乡村城市化发展水平升级和镇区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来看,1999的人均收入4 ,排全国第二十二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3 303元,排名第二十六位;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