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校庆感言:海滨农中.docx

格式:docx   大小:3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校庆感言:海滨农中.docx

上传人:杏杏铺 2022/5/10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校庆感言:海滨农中.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校庆感言:海滨农中
校庆感言:海滨农中
海滨公社农业中学〔简称海滨农中〕是兴永中学的初创阶段,是兴永中学的婴幼时期。
农业中学这种办学形式,是在我国一穷二白这一特 2 页 共 6 页





要缩小我国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差距,要摘掉落后的帽子,要使中华民族有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实力,必需有一大批有志于振兴中华的、爱国敬业的学问分子,要有自己的高科技人才。于是,一条教育兴国的道路就清楚地摆在我们面前。要振兴中华,必先开展教育。
教育兴国,谈何简单!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兴办教育,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须几代人的努力,要有强大的国民经济根底作支撑,不是一蹴而就的。西方文明,西方科技优势,是在其先进生产力的根底上,经过数百年开展而来的。而我国,国民经济根底薄弱,科技文化根底相对落后,要开展教育,必需另辟蹊径,走自己的开展路子。于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教育制度民办教育应运而生了,用当时的话,叫做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并驾齐驱。海滨农业中学就是这种大背景下的产物。
海滨农中,行政上居海滨公社领导,办学经费由各生产大队统筹,国家仅添补办公经费的缺乏,叫民办公助,业务上归文教局管理,这样,就等于农夫自己办学,不须要国家投资。校舍暂用位于乐一村的张氏小宗祠,略经改建修理而成。这样的教室通风条件很差,光线紧要缺乏,室内有落地的柱子遮掩,且低矮潮湿;课凳桌、讲台、办公桌调用小学废弃的破旧桌凳略加修理利用;教学设施、教学设备一无全部,没有图书室、没有试验室、老师仅有一盒粉笔、一本备课本。就这样,国家不花一分钱,一所中学就办起来了。










一九六五年秋,面对全公社三十个大队〔其中农业大队二十六个,渔业大队四个〕招收小学应届毕业生七十三名,一个班,其中就有农夫子弟,也有渔民子弟。以学校旁边的学生为主,也有十多里外的住校生。学期二年,课程设置仿照公办中学而略有改变,课本同公办中学无异。当时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效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农中的学生实行半农半读,除了正常的文化课外,每星期有两个半天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学校办有一个农业实****基地和一个畜牧场。
简陋的设施,艰辛的环境,并没有影响教学质量,学校照样办得绘声绘色,深得领导的好评和群众的赞誉。师生对文化课的教学特别主动谨慎,秩序非常正常。虽然没有教学仪器,不能进展课堂演示试验,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划划画画,但理化课,农机课也能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教学参考书、资料,老师通过谨慎备课,也能使学生学得生动,全面驾驭学问。尤其会计课,农知课,结合农村实际和生产实践,更使学生学问学以致用。至于音体美技能课,没有设备就就地取材:没有风琴,拉起二胡教唱毛主席语录歌曲;没有体育运动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