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10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wyj15108451 2017/3/24 文件大小:10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近段时间,我们通过研修网学****了国学经典,通过学****渐渐地了解了书中的意思。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国学经典中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 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真正好的老师应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 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国学经典与教育》之教育思想心得体会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 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我学****论语》的收获是很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而且乐此不疲, 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 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即真正爱好它的人, 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 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 努力学****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 要专心致志, 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 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 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 也能说得很大、很远, 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 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 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