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全球变暖的原因.docx

格式:docx   大小:32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全球变暖的原因.docx

上传人:森林书屋 2022/5/10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全球变暖的原因.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的原因
原因就是这个: 人们大量砍伐树木, 使二氧化碳超过一定含量,这样就像给地球穿了一个棉袄,这样会产生温室效应, 地球就会变暖, 冰山就会融化,海平面就会升高,天气就会异常。全用,
并导致湍流加强, 加上林区空气湿度大, 凝结高度低,因此森林地区降水机会比空旷地多, 雨量亦较大。据实测资料, 森林区空气湿度可比无林区高 15-25%,年降水量可增加 6-10%。
森林有减低风速的作用, 当风吹向森林时, 在森林的迎风面,距森林 100m 左右的地方,风速就发生变比。在穿入森林内,风速很快降低,如果风中挟带泥沙的话,会使流沙下沉并逐渐固定。穿过森林后在森林的背风面在一定距离内风速
仍有减小的效应。 在干旱地区森林可以减小干旱风的袭击,防风固沙。在沿海大风地区森林可以防御海风的侵袭, 保护农田,森林根系的分泌物能促使微生物生长, 可以改进土壤结构。 森林覆盖区气候湿润, 水土保持良好, 生态平衡有良性循环,可称为“绿色海洋” 。
根据考证,历史上世界森林曾占地球陆地面积的
2/3,但随着人口增加,农、牧和工业的发展,
城市和道路的兴建, 再加上战争的破坏, 森林面
积逐渐减少,到 19 世纪全球森林面积下降到
46%, 20 世纪初下降到 37%,目前全球森林覆
盖面积平均约为 22%。我国上古时代也有浓密
的森林覆盖, 其后由于人口繁衍, 农田扩展和明
清两代战祸频繁,到 1949 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已下降到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组织大规模造林,人造林的面积达 亿亩,但由于底子薄,毁林情况相当严重,目前森林覆盖面积仅为
12%,在世界 160 个国家中居 116 位。
由于大面积森林遭到破坏, 使气候变旱, 风沙尘暴加剧,水土流失,气候恶化。相反,我国在解放后营造了各类防护林, 如东北西部防护林、 豫东防护林、西北防沙林、冀西防护林、山东沿海防护林等等, 在改造自然, 改造气候条件上已起了显著作用。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原来生长着具有很强耐旱能力的草类和灌木, 它们能在干旱地区生存, 并保护那里的土壤。但由于人口增多,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移民增加,他们在那里扩大农牧业,挖掘和采集旱生植物作燃料(多为坡地上的植
物),使当地草原和灌木等自然植被受到很大破坏。坡地上的雨水汇流迅速,流速快,对泥土的冲刷力强,在失去自然植被的保护和阻挡后, 就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在平地上一旦干旱时期到来,农田庄稼不能生长, 而开垦后疏松了的土地又没有植被保护, 很容易受到风蚀, 结果表层肥
沃土壤被吹走, 而沙粒存留下来, 产生沙漠化现象。畜牧业也有类似情况, 牧业超过草场的负荷能力,在干旱年份牧草稀疏、 土地表层被牲畜践踏破坏,也同样发生严重风蚀, 引起沙漠化现象的发生。在沙漠化的土地上,气候更加恶化,具体表现为:雨后径流加大,土壤冲刷加剧,水分减少,使当地土壤和大气变干, 地表反射率加大,破坏原有的热量平衡, 降水量减少, 气候的大陆度加强,地表肥力下降,风沙灾害大量增加,气候更加干旱,反而更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 当前每年世界因沙漠化而丧失的土地达 6 万 km2 ,另外还有 21万 km2 的土地地力衰退, 在农、牧业上已无经济价值可言。沙漠化问题也同样威胁我国, 在我国北方地区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 12 万 km2 ,近数十年来沙漠化面积逐年递增, 因此必须有意识地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当地自然植被, 进行大规模的灌溉,进行人工造林, 因地制宜种植防沙固土的耐旱植被等来改善气候条件, 防止气候继续恶化。
海洋石油污染是当今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性质
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据估计每年大约有
10 亿 t
以上的石油通过海上运往消费地。 由于运输不当或油轮失事等原因, 每年约有 100 万 t 以上石油流入海洋,另外,还有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排入海洋。有人估计,每年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达
200-1000 万 t。
倾注到海中的废油,有一部分形成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 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失去调节气温的作用,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 。在比较闭塞的海面,如地中海、波罗的海和日本海等海面的废油膜影响比广阔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更为显著。
此外,人类为了生产和交通的需要,填湖造陆,
开凿运河以及建造大型水库等,改变下垫面性
质,对气候亦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我国新安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