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汕尾市城区东涌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汕尾市城区东涌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日 1 汕尾市城区东涌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创建省教育强镇, 是推进教育现代化, 提高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有力手段。东涌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 全面改善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筹划, 精心组织, 充分利用自身各种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事业, 不断提升教育综合实力, 全镇教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一、东涌镇基本情况东涌镇位于汕尾市城区东北部,濒临品清湖,东与开发区毗邻, 西与汕尾市区接壤, 南与捷胜镇相连, 北与海丰县交界。镇政府驻地东涌村,距市区 6 公里。东涌镇辖有 15 个村委 51 个自然村,总面积 103 平方公里,人口 4 万人, 有港澳台胞和海外侨胞近 1 万人。东涌镇是汕尾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划的新城市中心,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海汕公路、汕可公路、大道等级公路穿境而过; 2002 年市区公共汽车已直达镇内各村, 200 4 年实现全镇 100% 行政村通水泥路; 特别是厦深铁路汕尾站设在东涌村并于 2013 年 12月 28 日正式开通运营和汕尾碧桂园落户东涌等,将加快推动东涌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东涌镇东、西部为平原产粮区、南部为品清湖, 是生产 2 海盐和进行海水养殖的基地, 北部多丘陵台地, 宜果、宜林、宜牧。全镇有大小山塘水库 18 座,总蓄水量 1850 万m 3,有防潮石堤 , 耕地面积 104 5 公顷, 品清湖滩涂面积 106 6 公顷。镇内蔬菜、水果、海水养殖三大基地已初具规模,面积分别达到 4000 亩、 7000 亩、 3000 亩以上,养猪、养鸡、花卉等特色农业也开始起步。东涌镇已初步形成新湖—品清—东涌工业长廊,还有东涌民营科技园和番禺( 汕尾) 产业转移园区正在加紧规划建设。全镇约有工企业 270 多家, 从业人员 万人, 其中产值超 500 万元以上的工企业有 8 家,工业门类有塑料、纺织、皮革、文具、珠宝工艺等, 工业已成为镇的主要产业。近几年来,东涌以“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幸福东涌”为发展目标, 在渔业、工业、重点项目的带动下, 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东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尊师重教、崇文尚学。历届党政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走“科教兴镇”之路,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 克服财政困难, 千方百计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完成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切实做到了普教、幼教、成教、社区教育一起抓, 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目前, 我镇有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19所, 其中, 初级中学 1 所、完全小学 3 所、非完全小学 9 所、教学点 6 个。初中在校学生 375 人,在职教职工 61 人;小学在校生 2350 人, 在职教职工 248 人; 全镇教师学历达标率 100%,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 100% ;小学入学率 100% ;初中入 3 学率 100% ;学前适龄幼儿入园率 92% ;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1 所,近三年受训达 2622 人次。二、主要做法和成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镇历届党政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深刻认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重要位置, 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经过不懈努力, 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完整的教育体系, 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我镇把创强工作列入党工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方面组织到位, 宣传到位, 责任落实到位。 1、成立机构, 迅速展开。为确保创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东涌镇专门成立了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 工会主席任常务副组长, 副镇长任副组长, 中小学校校长、各村(社区)书记及镇有关部门骨干人员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正副主任由中小学 2 所学校校长兼任, 主要负责教育创强的日常工作, 并制订了《东涌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各项创强工作有条不紊开展,镇党政领导全程参与创强工作, 为创强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 、落实责任,完善制度。为扎实推进创强工作,我镇严格落实责任制, 把任务和责任分解到镇、村、学校,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逐步建设、完善学校的 4 功能室和设备设施, 定期召开创强工作专题会议, 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镇上下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明确工作目的和意义, 各司其职, 通力合作, 确保了创强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镇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到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调研, 现场办公, 特事特办, 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 3 、广泛宣传,明确目标。我镇提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以来,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