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市民之家参观实习感想
--关于武汉交通规划的现状和未来
6月28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参观了武汉市市民之家,早在很久之前,我就对武汉的规划感兴趣了,特别听说参观了市民之家后,更是想去一次,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在市民之家的问题面前,人身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地规划步行系统和自行车系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个人认为在行人及自行车出行量较大的区域,应建立起相对独立的行人步行系统及自行车系统,建立必要的专用道路。并且以地下通道或天桥为准,人行横道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所幸武汉市正在向这方面努力,正在积极建设绿色交通,如下图。
到了这里,当然少不了公共交通了。
武汉市的公共交通目前仍以公汽为主,至2011年,全市(中心城区)已有公共汽(电)车7061辆,公汽线路289条,,行程20公里以上线路达114条。其中普线55条(城区34条、电车8条和郊区13条),专线200条(城区166条、远城区12条、郊区22条),包括通宵线路5条及清洁能源线路16条,另有旅游线路6条及中巴线路12条。截至2011年,全市拥有出租车14780辆。作为江城,轮渡也是必要的公共交通方式。武汉拥有粤汉、武汉关、中华路、集家嘴、汉阳门、王家巷、晴川、鲇鱼套等38座码头,48艘机动船舶,往来于三镇间的轮渡线路达18条,其中武汉关—中华路、集家嘴—汉阳门等5条线路为公交轮渡航线。。
除了公汽,现在的地铁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武汉市的轨道交通目前仍在建设之中,市政未来规划的轨道交通网有12条线路。现在1号线和2号线还有4号线已经通车,每天地铁里挤满了人。而8号线一期定于2015年建成,6号线、7号线预计2017年建成。诸线中2、3、4号线跨越两江,连通三镇。
当然,武汉的交通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由于城市规划方面的历史原因,武汉以汉口地区为代表的老城区“重纵轻横”的道路布局,南北向道路相对较少;武昌地区由于江河、东湖、沙湖、南湖及山体的地理阻隔未形成完整的道路网结构,基本上呈带状轴线的交通格局;中心区道路主干道因车流集中,难以疏散,通达性脆弱,稍有异常情况,极易造成堵塞。总的来讲,武汉市现今的道路网密度严重不足,虽然建有多条堪称一流的宽阔马路,但联通主干道的支路较少,未能构成格网化,道路不成体系,车流过分集中,主干道路压力很大,这直接导致武汉很多重要的商业中心交通问题十分严重,制约了其商业的发展。
武汉市道路网受地理条件限制,一方面,规划本身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规划难以发挥其影响,因而需花比其他城市更大的代价和资金进行改造、建设道路网,建立安全、高效的交通快速系统。再者,武汉轨道交通仍在建设之中,且建设过程给武汉市内交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不过建成之后,地铁和轻轨能有效缓解武汉交通压力。
不过我们可以在展馆中看到武汉未来的规划也在逐步改善以上问题。对于区域交通,武汉要进一步发挥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结合、高效率、立体化、多功能的对外运输体系。铁路方面,提升武汉作为全国客运中心和铁路枢纽的地位。规划至2020年,形成以京广客运专线、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武九客运专线以及现有线路为骨架的铁路运输网络,衔接北京、西安、重庆、南昌、上海、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