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居里夫人的品格居里夫人年轻时, 很漂亮, 她与她的导师, 后来成为她丈夫的皮埃尔· 居里一起研究镭。为了找到镭, 居里夫人土法上马, 用沥青在锅里翻来覆去地熬, 光是沥青就用了好几吨。这一干就是四年, 到了第六年才有一个完整的结果。而这时, 居里夫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于是, 我就问, 居里夫人选择了这样一个方向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花了这么长的时间——而按照我们的习惯,博士要读三年, 换了我们, 敢不敢选择这个方向?想没有想是否能顺利地拿到博士学位?我们不少的老师、同学都喜欢《居里夫人传》,看了好几遍;电影《居里夫人》也看过。我就问他们,你们知道居里夫人什么时候获得的博士学位?他们都很惊奇, 说你怎么不问居里夫人什么时候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什么时候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什么时候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而且是第一位女性院士?我之所以问这个问题, 就是想搞清楚居里夫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可见, 居里夫人为了她的目标, 是多么地执著追求, 根本就没有去考虑什么学位问题。所以, 爱因斯坦高度评价居里夫人, 认为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贡献不只是发现了镭,开创了放射科学的时代,还在于她的情感力量和品质。我觉得在科学上就应该有这样一种精神, 就是在你并不知道能否达到目标的情况下, 仍然执著地追求。当你选定一个目标以后, 就要鼓劲, 就要不断地奋斗, 努力前进, 这样才会有结果。这里, 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 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我个人觉得, 当你处在过程中间时, 过程就非常重要。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能否实现, 还不清楚, 你去发奋, 去努力, 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贡献出去了,你就不会碌碌无为,也不会虚度年华。到最后,你的目标实现了,你回忆过去, 你就会觉得结果并不重要。为什么呢?因为你为实现这个目标不顾牺牲一切。至于过程中间, 你不为别人理解,受到委屈,经历了风风雨雨,这一切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这是一种人生境界,居里夫人就是这样的。悼念玛丽· 居里当一位像居里夫人这样杰出的人物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回顾她的工作成就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杰出人物的道德品质可能比纯粹理智的成果对一个世代以及整个历史进程所具有的意义还要大。不仅如此, 甚至后者的取得也要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道德境界。而且这种依赖程度比通常认为的大得多。我很幸运能与居里夫人保持 20 年高尚而且纯洁的友谊。她那人性的伟大使我的崇拜之情与日俱增。她的力量, 她的意志的纯洁, 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她的客观公正, 她坚定不移的判断力——所有这些不易发现的品格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认为自己是一名社会的公仆,她那极度的谦逊从未给自满留下任何空间, 她始终感觉到社会的残酷与不平等并因此倍受压抑, 这使她的外表带有严肃的一面。而这一点很容易被不熟悉她的人误解——这是一种罕见的, 不能为任何艺术气质减轻的严肃。一旦她认为某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会毫不妥协持之以恒地追求到底。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成就——证明了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并不仅仅由于她超凡的直觉, 还因为她在无法想象的极端困境中仍然保持的专注与执着, 而这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上是不常见的。即使居里夫人的品格与献身精神所具有的力量仅有一小部分还活在欧洲知识分子的心中,欧洲将会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居里夫妇的品格在玛丽· 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