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景观设计原理Theory of Landscape Planning & Design 适用班级:建筑学三年级上课时间:*
园林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园林——以种植、狩猎为主
影响从而形成了阿拉伯园林的独特风格;以水池或水渠为中心,水经常处于流动的状态,发出轻微悦耳的声音。建筑物大半通透开畅,园林景观具有一定幽静的气氛。
3、伊斯兰教教义的约束,在这个广大的地区内仍然保持着伊斯兰文化的共同特点。
阿拉伯人
背景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 欧洲(希腊)体系
在欧洲,人们在自然面前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同时在园林的建造上注重园林要完全适合于人的形象、人的尺度、人的创造手段和人的需要。与此相对应,西方传统的建筑模式比中国的建筑传统模式更强调对环境的改造,更多的表现出将人为的秩序施加到环境中,具有明显的抽象性效果和几何结构关系,这在古典主义的宫殿、庭院中有最充分的体现。
欧洲园林(西方园林)的起源
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古埃及人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
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划、房屋和树木亦按几何的规矩加以安排,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
背景知识的深入理解
欧洲园林特征:
1、强调人为的秩序
以“有形”控制“无形”
2、强调几何结构关系
3、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欧洲古典园林的代表
1、意大利台地园
2、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3、英国自然风景园
1、意大利园林艺术
台地园林
精美的装饰、雕刻
以几何数理关系作为构图原则
意大利埃斯特庄园
2、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尺度宏大
总体布局表现出绝对的控制力
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
凡尔赛宫、勒诺特为代表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形成,以商迪府邸、孚-勒-维贡府邸和凡尔赛宫为代表作,其中,勒诺特设计的凡尔赛宫苑是规则的几何式园林的登峰造极之作。其特点是:1、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2、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3、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
背景知识的深入理解
凡尔赛宫苑
法
国
凡
尔
赛
凡尔塞宫占地极广,大约有六百余公顷。由著名的造园家勒诺特( Andri Le Notre )设计规划。
是路易十四仿照财政大臣副开的围攻园,的样式而建成的,包括“宫”和“苑”两部分。
广大的苑林区在宫殿建筑的西面,它有一条自宫殿中央往西延伸长达二公里的中轴线,两侧大片的树林把中轴线衬托成为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自西向东一直消逝在无垠的天际。林荫大道的设计分为东西两段:西段以水景为主,包括十字型的大水渠和阿波罗水池,饰以大理石雕像和喷泉。十字水渠横碧的北段为别墅园“大特里阿农” (Grand Trianon), 南端为动物饲养园。
东端的开阔平地上则是左右对称布置的几组大型的“绣毯式植坛”。大林荫道两侧的树林隐藏地布列着一些洞府、水景剧场( Water Theatre )迷宫、小型别墅等,是比较安静的就近观赏的场所。树林里还开辟出许多笔直交叉的小林荫路,它们的尽端都有对景,因此形成一系列的视景线 (Vista) ,故此种园林又叫做视景园 (Vista Garden). 。
中央大林荫道上的水池、喷泉、台阶、保坎、雕像等建筑小品以及植坛、绿篱均严格按对称均齐的几何格式布局,是为规整式园林的典范,较之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更明显的反映了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原则。它所显示的恢弘的气概和雍容华贵的景观也远非前者所能比拟。
背景知识的深入理解
唯理与缘情古典主义是17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化艺术的最主要潮流,它的哲学基础源于自然科学早期重大成就所形成的唯理论哲学观。唯理论的代表人物笛卡尔认为,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明确,合乎逻辑。而且,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理论认为,古罗马的建筑就包含着这种超乎时代、民族的绝对规则。
因而,古典主义者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