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民族文化产业论文(共2685字).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族文化产业论文(共2685字).doc

上传人:cby201601 2017/3/25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族文化产业论文(共2685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民族文化产业论文(共 2685 字) 1 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笔者在综合考察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将阻碍其发展的问题归结如下。 1 .1从民族文化产业的规模上看从业人员少、资金短缺、生产规模小是基本问题。从全区范围来看,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这同样成为该地区民族文化产业贡献率低的最根本原因。 1 .2从民族文化产业的项目开发上看“零、散、乱、小”是主要问题。民族文化产业中重复开发现象屡见不鲜,在众多文化产业中真正具有竞争实力的、集约化的大型文化产业的运营企业只有极少数的几家。多数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流于形式, 并没有创造出民族文化应有的社会价值与经济利益。在文化旅游方面, 尽管景点大量涌现,但景点开发过于简单,文化元素不够突出。 1 .3从民族文化产业体系上看产业体系不完整,行业发展不协调,科技开发力度薄弱是内在问题。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并没有与餐饮等其他服务业实现对接, 这就使得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缺乏持续性, 试问谁肯去一个吃饭睡觉不便利的旅游景点度假观光呢? 1 .4从民族文化产业的管理上看粗放式经营管理是基本问题。在管理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缺乏标准意识, 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缺乏专利保护, 政府政策无法和民族文化产业市场同步更新, 这就使得民族文化产业的管理得不到制度、机制的保障。而制度的缺席又难免造成民族文化资源的浪费, 使民族文化产业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更不必说长足发展。 1 .5从民族文化产业的外部支持上看民族文化产品缺乏展示平台,宣传力度欠缺,市场狭窄是关键问题。我们对以上所揭露的问题加以分析便会发现,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与政府配套政策、机制的落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 因为没有相应的扶持、管理政策与机制, 使得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产业缺乏产业引导和支持, 并且无法形成分工协作、配套发展的产业格局, 从而导致了自治区丰富雄厚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最终没有转化为相应产业优势的问题。 2 以机制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针对以上所分析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应该放在政府完善与落实配套的政策和机制上,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要更加“接地气”。由此, 推动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 2 .1激励机制带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要想使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文化产业形成产业优势,就需要将其做大做精。然而, 做大做精就离不开资金与人才。民族文化产业的规模壮大需要资金为其资源开发提供可能性。民族文化产业的“精”, 需要加强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新, 这种创新必然离不开相关的专业人才资源。所以, 由人才资源匮乏与资金短缺造成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应“对症下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1增加对民族文化产业的财政开支。这一举措不仅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产业规模的扩大, 同样会带来一些无形的社会效益,如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意识的增强等等。 . 2拓宽民族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政府必须为民族文化产业拓宽融资渠道, 以此来保证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远离资金匮乏的问题。 . 3实现资金与人才的交接。政府应该充分地意识到, 仅依赖资金是无法彻底解决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的,还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资源问题, 人才资源的短缺不仅会造成资金的浪费, 同样会造成民族文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