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小小科学家幼儿教育论文(共4668字).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小科学家幼儿教育论文(共4668字).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7/3/26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小科学家幼儿教育论文(共4668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小科学家幼儿教育论文(共 4668 字) 一、科学教育中幼儿角色的现状分析(一) 正规性科学活动占绝对主导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通常可分为三类: 正规性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偶发性科学活动。幼儿园多重视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开展, 强调教师的计划和预设, 儿童被动按照教师的计划顺序进行活动, 探索过程中儿童生成的兴趣和需要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注重集体性和纪律性对活动顺利开展的作用, 忽视了非正规科学活动。对科学区角幼儿的活动难于适时适宜指导, 忽视儿童偶发的科学活动, 许多教师往往为了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而打断或遏制幼儿的新奇想法。以下是某公立示范园大班一学年开展科学活动形式的比例构成。幼儿兴趣与需要占主导的非正规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相对被忽视, 而兴趣与需要是科学家必备的素养, 是维持幼儿探索欲望的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非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建构正确的科学理念, 培养幼儿的程序递进能力以及追求科学的精神。通过偶发的科学活动捕捉儿童的兴趣点, 由此生发主题, 让幼儿获得全方位的提升。造成该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教师受狭隘的课程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教学和上课,忽视了其他教育形式; 其次, 教师为幼儿创设的环境和提供的物质材料缺乏, 限制了非正规科学活动的开展。比如科学区角材料、主题单一, 园所没有单独设立科学发现室。因此, 教师应对三种科学活动形式的价值有正确全面的认识, 丰富科学活动的形式, 重视非正规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 为科学区角、科学发现室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二) 注重科学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标准为依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从横向上可分为三类: 科学的情感、态度; 科学的方法技能; 科学知识。《指南》指出了学前儿童科学领域的目标: 亲近自然, 喜欢探究;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可见, 让幼儿近距离接触自然, 让自然奥秘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让孩子发自内心喜欢探究是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及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和方法的提升。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出: 在触目皆是科学探究的产物的世界, 每个人都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每个人每一天都有不少事情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做出决策。每个人都需要有能力有见地地参加就牵涉科学技术的重大问题而举行的公开讨论和辩论。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去领略一番因领悟和探明自然界的事理而可能产生的那种兴奋之情和自我满足感。[5 ]所以应该注重幼儿对科学的情感、态度的养成。但在幼儿园开展的科学活动中, 却是注重科学知识的获得与技能方法的掌握, 比如以下几个活动方案中目标的表述: 活动一: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活动目标:1. 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2. 通过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 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幼儿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 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水是幼儿极其喜欢的物质, 引导鼓励幼儿发动各种感官感受水的特性, 了解水的用途, 不失为一次环保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幼儿认识到水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关联, 以此培养幼儿节约用水, 珍惜水资源的态度和意识。活动二: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转起来》活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