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 14
新建兰渝铁路LYS-11标一分部
涵洞施工放样方案
编制人:
审 核:
审 批:
路桥回报、记录并计算该点的三维坐标并和仪器测得的三维坐标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放样。
7、观测员将仪器精确照准目标并报测量数据(方位角、距离、高差)或测得的三维坐标,记录员回报并利用编制的程序进行计算。如图所示,首先由测得点A
6 / 14
1的坐标计算A点至底口线偏距L,A2点为A1点在设计边坡线AO上的投影,底口高程Ho和边坡坡比1:I为已知值, A2点的设计高程Ha2=Ho+L·I,A1点至A2点的高差Δh=Ha1-Ha2,所以偏距差值ΔL=Δh/I,指挥司镜员按此差值移动目标,ΔL为正值向远离底口线方向移动,ΔL为负值向底口线方向移动。由移动后点的三维坐标计算ΔL,再次移动棱镜,重复以上步骤,直到ΔL满意边坡开挖的精度要求,此时的点A即为此断面上的开挖开口点。
1:I
8、依此类推,放样出该测站上所能放样的全部开挖开口点。
9、随机抽检20%开口点的点位和高程,其差值应不大于开口点所要求的允许偏差值;
10、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
五、涵洞施工放样要求
1、施工复测
7 / 14
2、 CPI、CPII平面限制网复测
1、复测方法: 采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进行CPI、CPII平面限制网复测 。
2、复测精度要求:CPI/CPII平面限制网GPS复测运用的仪器精度以及技术指标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之规定;各级GPS限制网测量的主要精度和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表中指标要求:
GPS测量的精度指标1
限制网级别
基线边方向中误差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CPI
≤″
1/170000
CPII
≤″
1/100000
GPS测量的精度指标2
级别
B (CPI限制网)
C (CPII限制网)
a (mm)
≤8
≤10
b(mm/km)
≤1
≤5
注: a —误差(mm);b —误差系数。
各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表示式:
式中 a - 误差(mm);
d — 距离(km)。
3、 三等水准限制网复测
1、复测方法:采纳高精度精密水准仪按三等水准测量之精度要求, 起闭于二等水准基点进行来回水准复核联测。
2、复测仪器及精度要求: DS1 (或DS05)精密水准仪及配套铟瓦标尺。测量精度应满意《时速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2007}76号);
8 / 14
三等水准测量精度应满意下表要求:
表1 精度要求(mm)
水准测量
等 级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
限 差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
来回测
不符值
附合路途或
环线闭合差
左右路途
高差不符值
三等水准
≤
≤
20
12
12
——
注:表中L为来回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途长度,单位km。
表2 主要技术标准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途长度(km)
水准仪等级
水准尺
观 测 次 数
来回较差
或闭合差
(mm)
和已知点
联测
附合或环线
三等
3
≤400
DS1
因瓦
来回
来回
12
注:①结点之间或结点和高级点之间,其路途的长度,。
②L为来回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途长度,单位km。
表3 三等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尺
类型
水准仪
等级
视距
(m)
前后视距差(m)
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
视线高度(m)
三等
铟瓦
DS1
≤50
≤
≤
下丝读数
≥
4、涵洞施工测量的程序
采纳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
1、在限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假如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立刻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和已知数据检核。
10 / 14
2、瞄准另一限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