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文之舞看网络文学论文(共4241字).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之舞看网络文学论文(共4241字).doc

上传人:cby201601 2017/3/26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之舞看网络文学论文(共4241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之舞看网络文学论文(共 4241 字) 一网络文学理论研究的深化难能可贵的是,陈定家能够对其中的个别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他的《比特之境: 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研究》研究的是网络文学生产问题, 他的新作《文之舞》则集中探讨了网络文学的文本问题。作者没有面面俱到地论述网络文学, 而是从网络文学的生产研究转向文本研究, 涉及的都是网络文学研究中一些较中观或微观的问题。作者苦思冥想, 把书名定为“文之舞”,“文之舞”即“屏文之舞”或文本之舞,是“互文性理论支撑下超文本的系统关联与普通贯通”, 较好地概括了网络文学文本的特征。在作者看来,“超文本”和“互文性”是理解网络文学的核心关键词, 它们是“当代文学世纪大转折的根本性标志”, 改写了“我们关于文学与审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是“理解网络文学的媒介化、图像化、游戏化、快餐化、肉身化、博客化等时代大趋势的核心内容与逻辑前提”。对于“超文本”与“互文性”两者之间的关系,作者更凸显“互文性”的意义和作用,他说: “从文论视角而言, 如果说‘超文本’研究是理解网络文学的关键词,那么互文性作为体现超文本本质特征的核心要素, 可以说是研究网络文学的关键词中的关键词。”作者不仅指出了“互文性”之于网络文学的重要性, 而且在互文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将“互文”“互视”和“互介”集于“文之舞”一身: “……网络写读者, 常常无意于品鉴文本韵味的深浅和浓淡, 他们更关心的往往是信息发布的新旧与多寡。网络写读,是声音与画面交相并作的文本舞蹈,是视觉与听觉回归本性的复合与狂欢。这就是我们所谓集‘互文’‘互视’‘互介’于一身的‘文之舞’, ……”从“超文本”到“互文性”,从“互文”到“互视”“互介”, 可见作者的研究是步步深入, 体现了他的独到思考和创新, 值得网络文学理论研究者的肯定与学习。二网络文学的跨学科研究网络文学文本,不仅仅是单一的语言文本,还有声音、图像等文本超链接在一起,并与历史上其他各种类型的文本“互文”。所以, 研究网络文学, 单凭传统的文学研究方式是不可能的, 它必然涉及到图像学、技术美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式。从事网络文学研究多年的陈定家对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 他说:“近几十年来, 文学研究从学科化封闭走向跨学科开放、从技术性‘区隔’日益走向人文性融合的趋势已经形成了一种大的时代潮流, 从一定意义上讲, 互文顺应了这种潮流, 为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需要指出的是, 网络文学理论研究不仅顺应了当前的跨学科研究潮流, 而且其也是出于网络文学文本自身特点的需要。这一点, 作者也有清醒的认识。在看到赖泽民将耗散结构理论与马克思的历史观结合起来写出《人类历史科学原理》后, 他不免有这样的感慨:“虽然某些观点还处于探索阶段, 但以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历史与哲学,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认真试探一番的学术路径。事实上, 网络文化就是一个标准的耗散结构系统, 值得好好总结和反思。”这种跨学科研究, 必然要依据并突破传统的“互文性”研究,“通常意义上的互文性研究, 着重考察文学与文学自身的关系, 即文学作品与文学遗产、文学史、文类传统的关系, 以及作品自身所携带的文学记忆和读者文学‘阅’历之间的关系”。对于传统的互文性研究, 陈定家也非常重视。在他看来, 互文现象在传统文学中也存在,但是互文性不是传统的文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