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成语:衣锦还乡
请猜:一位明代作家
谜底: 归有光
1
古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亲情的歌哭,没有爱情的悲欢,就没有真正的人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情动人的文章,就是被称为“明文第一”的归有光的《项脊抚之甚厚
8、室西连于中闺
9、而母立于兹
10、娘以指叩门扉曰
在这之前,原先
等到、等待 分家
在里面在外面,名词做状语
向西,名词做状语
两次
曾经
对待
和
你 这里
用
15
1、大母过余
2、久不见若影
3、大类女郎也
4、比去,
5、以手阖门
6、读书久不效
7、顷之
8、他日汝当用之
9、瞻顾遗迹
10、令人长号不自禁。
来访、探望
你
很像
等到
用 关闭
收效,指取得科举功名
一会儿
你
回想往事陈迹
放声大哭
16
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
诸父异爨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
追忆祖母: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
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多可悲
回忆母亲:
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先妣尝一至
17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分家)
从客观的记述中寄予深长的感叹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
令人长号不自禁
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控
悲
情感表达极有层次
由内向转为外露
由沉稳渐趋强烈
18
第三、第四文言知识补充
1、故尝为厨
2、余扃牖而居
3、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4、轩凡四遭火
5、殆有神护者
6、余既为此志
7、吾妻来归
8、或凭几学书
9、闻姊家有阁子
10、且何谓阁子
11、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以前
关闭窗户
根据、凭借
一共
大概
已经
女子出嫁
有时 桌子
听说
什么
于是 在、又
19
12、其制稍异于前
13、然自后余多在外
14、吾妻死之年所手
植也
式样与以前稍有不同
然而
亲手、用手,名词做状语
20
补记:怀念亡妻
悲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生前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死后
室坏不修。
21
为什么文末还要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作者睹物思人,物虽在而人已去,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作者以乐景衬哀情,)寄寓了自己对妻子早亡的深深悲痛。
鉴赏课文
22
项脊轩志
多可喜:
亦
多可悲
文人闲适之情
今衰昔盛
悼念亡母
怀念祖母
回忆亡妻
物在人亡
23
总结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24
写作特色:
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
3、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
25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母亲
慈爱
祖母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亡妻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期望
恩爱
选取生活中的小事
26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
人物
殷切
期望
细节描写:
环境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幽静
“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南梁·王籍
祖母
27
语言委婉含蓄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28
29
1、选出对下面划横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往往而是(到处)
吾妻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