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词教学更有“诗”意的策略探赜
摘 要:当前,古诗词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朗读缺乏教师的引导、示范与评价;注入式的串讲和文学赏析式的分析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感悟;缺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句末的问号,很快说出这是一个反问句。“忆”即回忆,与题目相呼应——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词人在词中极力描绘秀丽的江南风光,以反问作结抒发追忆留恋之情,因此,能不能读出反问的语气,关系到是否能把握住本词的感情基调。
二、理解上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感悟
现如今,注入式的串讲和文学赏析式的分析,往往充斥着古诗词课堂,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感悟。古诗词教学应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对字词句的枯燥讲解。因此,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诗文对话,在诵读中体会诗词的语言,捕捉感情色彩,对形象鲜明、有深刻含义的重点字词,反复推敲,感悟作品内容及其蕴含的内在情感。例如,《四时田园杂兴》仅用28 个字就把人们带到热烈的劳动场景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境之中。诗的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意味深远,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情趣。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品味:你认为诗中的哪个词描写了孩子们的形象?学生反复诵读后,认为“学”字使儿童的形象跃然纸上。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地方学着种瓜。这个“学”字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夏忙的场面更加热闹活泼。
三、情感体会上要创设意境
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简略地讲讲诗句的意思,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就算完成教学任务,缺少“诗中有畫,画中有诗”意境的创设。读诗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是鉴赏诗词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诗句的意思出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体会诗词所创设的意境。也可以通过鲜明的画面、音乐渲染、语言描述、声画联璧等创设意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进入到诗词所创设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1)创设情境,音画诗尚。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直观的事物更易诱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图画、音乐等素材的利用,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情境,让古诗教学“活”起来。例如,在教学《赋得古原草送别》时,教师可以书上插图为背景制作动画:荒城、古道、远行的人、春风拂绿、小草摇曳,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再配以悠扬、凄婉的古筝曲,渲染草原的空旷和离别的愁绪。师:孩子们,用你们的耳朵静静地听,用你们的眼睛细细地看,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画之中,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这是分层要求,逐层递进。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自由表达,课堂气氛热烈。交流过程中,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感受送别场景,体会作者的离愁别绪。
(2)古今联系,融今入古。古诗写作年代久远,社会生活和语言习惯与今天有很大差别,因此,学生对古诗描写的内容有距离感,对有些内容难以理解。为此,教师可设法拉近文本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理解。例如,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是一首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