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失地不失业 失地不失利.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失地不失业 失地不失利.doc

上传人:李十儿 2022/5/1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失地不失业 失地不失利.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失地不失业 失地不失利
城乡结合部是农村向城市过渡的边缘地带,也是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前沿地带。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是其自身模仿、融入城市,以及城市扩散辐射效应嵌入的双向互动过程。北京市海淀区北坞村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通过城没有了,还要承担原来不应有的各种费用。所有失地农民新居都是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标高、统一式样,农民迁居后,外人从外面看,当地农民似乎都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当进入农民新居后,会感到莫名的惊讶。因为农民家里所有的家具、用具都还是以前的旧东西,与新居格格不入,极不协调。
城市化对农民而言,不仅是居住条件的城市化,同时也是居民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城市化。一些地方尽管居住条件已经达到城市化的水准,但居民生活方式、生活****惯以及生活质量远远没有跟上城市化的步伐,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惯依然沿袭以前的旧方式和老****惯。“关门很好看,开门空当当,新房子旧家具、老观念坏****惯”是对此类城市化最好的写照。
毫无疑问,这不是我们想象和追求的城市化。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农民“失地又失利”的恶果。因此,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千方百计确保农民利益,让农民真正成为城市化的受益者。

科学规划、长远规划:破解双重二元结构

变动性是城乡结合部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城乡结合部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其人口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空间结构、阶层结构业已随之变化,城乡结合部处于“非城非乡”变动不居的状态,这是当地治安隐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等问题的直接原因,而这一系列问题的根子是城乡双重二元结构。
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打破城市和农村二元社会藩篱,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体制。这只是解决了一个二元结构问题。在城乡结合部内部还存在另外一个二元结构,即本地人和外来人二元分割的格局。
人们对城乡结合部的一般印象是外来人口多、居住环境脏乱差、社会治安差等。现实情况也是如此,较为低廉的房租吸引2万多外来人口住到北坞村,违章建筑增多了,安全隐患也多了,环境脏乱。外来人口给当地人带来实在的利益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现实问题。原先安静的小村庄躁动不安,村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与聚集在这里的异乡人共处。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多数地方出现了类似情




况。据统计深圳2007年有常住人口828万人,实际管理人口达到1800多万人,外来人口已经超过千万人。,而外来人口超过100万人。晋江市的陈埭镇,,外来流动人口却高达30多万人,是本地人口的4倍多。
这些地方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跟北坞村有很多共同点,同样没有赋予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一样平等的待遇。外来人口遭遇“经济上吸纳,社会上排斥”的尴尬。当地人只需要外来人的租金、服务和劳务,很少考虑外来人口的现实需求。外来人口即使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好多年,已成为半个主人,几乎将这个地方视为第二故乡,最终还是没有被给予本地户口,也就无法享受同本地农民一样的平等待遇,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外来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就读上学,还要交纳各种名目的赞助费,或者只能去打工子弟学校就读,外来人口也无法参与关系当地社区发展的各种事务。尽管他们已经从事了非农产